【轻松筹】已审核 – 恳请好心人帮帮我的弟弟!谢谢大家!

谢谢您关心,我没有弟弟

这周准备期末,所以就写个小的想法:

最近看到“轻松筹”,“水滴筹”一类分享的链接越来越多。不知道是身患重症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是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向朋友圈寻求帮助。

所以我就从这两点延伸出来,产生一些想法。

第一点是有关重疾。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大病,减小经济风险的最好方法是买商业保险,因为医保是不够的,没办法让自己体面地就医。

对于生病而言,商业保险又分为两种,一类是重疾险,一类是医疗险。前者是身患重病一次性赔付,后者是医疗费用的报销。

我个人对于保险不是很了解,因为我毕竟年龄太小,也没有固定收入,对于保险只是处于了解和观望阶段,暂时也不会去考虑购买。不过如果你是30+,那我强烈建议你考虑购买医疗保险,30-50岁得大病的概率在7%左右,还是很高的。

哦对,很多人买保险还会希望能有财产的增值作用。比如很多保险就是,每个月交10块钱,80岁领200万这种——稍微有经济学知识的人,算一下就会发现这种保险的利率其实很低,只有2-3%,还不如余额宝。因此购买保险请不要为财产增值而买,财产增值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我这又跑题了…再拽回来。前半部分在讲自己作为第一人称,如何减少得病带来的风险。下面说说,当我转回第三人称,对于他们发起募捐的看法:

首先,罗一笑事件大家都知道,很多发起募捐的人是并没有那么穷,那么需要钱的。我看到很多募捐的人,财产公示那里,都有两套房甚至更多…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寻求捐助。难道不应该先花光自己的钱,再借了很多亲戚朋友的钱,实在没办法了才寻求社会捐助么?“轻松筹”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容易向社会筹款。

这会消耗人们的爱心,当更多的筹款出现,人们就会对这些筹款更加麻木,这将导致真正需要钱的人发起的项目,被人看到的概率更小。也就是说,轻松筹的出现,将会使社会捐助的分配将更加不合理

其次,在很多时候,捐助真的是最好的办法么?我认为捐助将适得其反。比如,汶川地震了,社会各界涌来巨资捐助,当地政府一看肯定乐坏了:当初本来应该是抗震八级的房子,我为了贪污修成不抗震的,现在看来也没啥后果嘛,中央还大力慰问我呢!——这以后不还会继续有这样的天灾人祸发生么?

“轻松筹”也是如此。当初自己没有为自己老了得病想好风险,现在得病没钱治了,没关系,有人帮我!——这样的思想会不会在下一代年轻人的心中肆虐呢?毕竟“轻松筹”大多是年轻人发起的,同时年轻人也是最愿意帮助别人的群体。“轻松筹”会不会毁掉这一代年轻人自己的养老呢?

哦对,突然想到,我要是标题党,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将会是《“轻松筹”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点击量高高的🤔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劝大家别捐钱,冷酷无情。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都要有的,除非你出世。那如果按照我上文所述,捐助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帮助作用,那什么才是抒发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最好方式呢?

前些年,我也曾经在各种平台,为各种项目的各种陌生人捐过不少。意识到这样不好,就停了,从此我只会捐一些朋友的朋友。现在我认为,值得捐助的,不应该是遇到困难的,而应该是没有能力承担风险的

比如无法负担学费的孩子,为他们捐助学费,可以帮助他们学到自己赚钱的本领;比如一些希望要孩子的艾滋病夫妻,为他们捐助医疗费,可以让他们的子女免受艾滋之苦。

总结一下,我认为,捐助要为减小风险而捐,而不是为补偿事故后果而捐。等事故已经发生了再捐,为时晚矣,同时也会让下一次事故更容易发生。

而对于前者的捐助项目,实在是太少了;为前者存在的捐助平台,或者说基金会,我还真没见过。希望能尽早出现吧。

或者我以后有钱了,我办一个😁

正如同轻松筹会消耗人们的爱心一样,我使用【轻松筹】这个标题,也会让你们对我以后转发的真正轻松筹不再感兴趣。

那为什么我还要这样做呢?我希望能借此唤起大家对于轻松筹的思考。如果你有所感悟,请你也转发,启发更多人!别让轻松筹毁掉这一代人!

关注公众号,获得更新通知!


6人评论了“【轻松筹】已审核 – 恳请好心人帮帮我的弟弟!谢谢大家!”

  1. 莫婉香

    第一个想法我是赞同的,尤其是保险根本不适合规划到年轻人的资产配置中来;
    第二个想法我就不赞同了,你说的那不叫慈善,那叫投资。
    问你个问题,一个又蠢又穷的孩子,和一个穷但很聪明的孩子,你会把钱捐给谁当助学资金?

        1. 我以前是这样的:我的捐助不是为了帮助,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帮助别人”欲望的一个方式,并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感。因此,捐助对我来说是一个“购买快感”的过程,自然我不会在意帮助的对象等等。可是当我逐渐长大,有了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应该让这份钱对社会整体的效益最大化,才会有这篇文章后半部分的想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