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
标注 – 第 148 页(位置 #2118-2119)
一个人若是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活动的一切意义,诸如饮食人伦的意义,他就已经是圣人。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也是圣人。
标注 – 位置 #101-105
现在既然说到上帝,我想我应该承认:如果没有上帝的眷顾,我不可能获得上面提到的所有幸福,正是上帝的指引令我的处世之道颇为成功。我不敢擅自设想将来,但我的信念令我充满希望:上帝依然会眷顾我,让我像以前一样幸福,并且让我能够像别人一样拥有承受人生中一切灾难和不幸的坚强意志。只有上帝清楚未来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复杂多变;即使我们身处苦难之中,主也会凭借其威力给我们带来福音。
标注 – 位置 #255-263
我觉得里面的文章非常优美,可能的话,自己也想对其风格进行模仿。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从报纸中挑出几篇文章来,将每一句的要旨摘出来放在一边,不去看它。几天后,我凭借自己对要旨的记忆,对原文重新表述,并且尽量做到同原文一致。然后,我把自己的表述和原文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我从中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十分贫乏。我想,作诗讲究韵律和谐,常常需要词汇长短不一、异音同义,这样我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大量的词汇,并注意学会运用,要是当初坚持作诗的话,情况也不会是这样。于是,我挑选出一些叙事文章来改成诗歌;等过一段时间,我忘记那些文章的时候,再将诗歌还原成散文。 有时候,为了训练文思上的条理性,我会有意将自己摘录的要旨打乱,几星期后再尽力令其恢复到最好的顺序,然后整理出整个句子和整篇文章。文章整理出来以后,我将其拿来同原文进行比较,发现了许多错误,并做了改正。
标注 – 位置 #275-276
节制饮食不仅可以使人头脑更清醒,而且思维也更加敏捷,因此,我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标注 – 位置 #283-284
辩论中,我不再采用生硬的反驳和完全肯定的立论,而是代之以谦逊和怀疑式的探究方法。
标注 – 位置 #293-299
我们人类交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彼此交流”,“愉悦或者说服对方”,因此那些心地善良而又明察事理的人,采取傲慢自负的态度以致损害了自己的行善能力,这实在不能称为明智之举。他们这样做往往只会令人产生厌恶感,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对立情绪,结果只会离谈话的目的越来越远。要知道,我们谈话是为了相互交流,获得快乐。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交流时,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采取一种固执己见的态度,这样会很容易让对方反感,最终使交谈无法继续下去。如果一个人想要向别人请教,增长自己的知识,但又十分固执,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那些谨慎明理而又不愿与人争论的人,可能就会对他的错误听之任之了,而他本人依然得不到改进。这样的态度既不可能令对方在交谈中获得快乐,也不可能获得对方的赞同。
标注 – 位置 #301-301
如果你不作教人之态,别人一定会从中受益,对于那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就当作是他忘记了;
标注 – 位置 #303-303
即使对于那些自己已经十分肯定的事情,也要采用谦虚的态度将其表达出来。
标注 – 位置 #305-305
不懂得谦逊就是不懂得道理。
标注 – 位置 #408-409
一个人越是没钱越是显得慷慨,这可能是怕别人以为他真的没钱吧。
标注 – 位置 #561-562
对于有理智的动物来说,无论他想要干什么,总是能找到或是制造出理由来。
标注 – 位置 #695-698
这样一来,我和劳尔夫之间的友谊也就破裂了。他回到伦敦时,宣称我过去对他的所有情谊皆因我的所作所为而不复存在了。所以我明白我不能再指望他把我过去借给他的钱,以及我为他预支的钱都还给我。不过,这并没有多大影响,因为他根本就无力偿还,而且失去他的友谊,我反而感觉自己轻松多了。
笔记 – 位置 #698
深有同感
标注 – 位置 #884-885
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所谓善与恶的区别是根本不存在的。
标注 – 位置 #886-887
真实、诚恳和正直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所谓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指的就是这些吧。
标注 – 位置 #932-935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一般一个星期前就宣读过,大家阅读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这样在发言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还能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章程规定,我们讨论问题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习,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彼此之间的反感和冲突。俱乐部也因此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个团体我在后面还会经常提到。
标注 – 位置 #1018-1021
我十分注重保持勤劳和节俭以确保我作为商人的信誉和声望,不让人觉得有任何与之相反的形象。我穿着朴素,从不去那些无益的娱乐场所,从不出门钓鱼或者打猎。有时的确会因为看书而影响工作,但那只是偶然发生的私下的事情,不至于引起别人说长道短。
标注 – 位置 #1200-1203
任何切实有用的计划,如果你公开自己是这个计划的倡导者,多少会显得你比同伴要略胜一筹。这样做很不恰当,因为这会让人觉得你有意沽名钓誉,而你完成这个计划恰恰需要这些伙伴帮助。因此,我尽量把自己隐藏起来,说这个计划是我们大家一起制定的,
标注 – 位置 #1205-1205
虽然当时失去了那么一点虚荣,但后面会还你一个公道。
标注 – 位置 #1211-1212
财富和荣誉的获得都要依靠勤劳。
标注 – 位置 #1251-1253
认为完美的道德对人有利,只不过是空洞的信念,并不足以防止我们过失的发生;坏的习惯必须被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培养和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行为正确,而且始终得到贯彻。
标注 – 位置 #1259-1271
这些道德名目及其戒律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节言: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说,避免琐碎的闲聊;
3.秩序:物件有所归,办事有定时;
4.决心: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决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5.节俭:花钱要于人于己有利,决不浪费;
6.勤劳:珍惜时间,时间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无意义的举动;
7.诚实:力戒虚伪欺诈,心存良知与公正,说话亦如此;
8.正直: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是你的义务;
9.中庸:不走极端,别人对你的冒犯,若是正当,就要善于容忍;
10.整洁:身体、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洁;
11.宁静:对待琐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扰;
12.贞节:不要纵欲过度,有伤身体,切忌损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宁和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与苏格拉底。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节言: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说,避免琐碎的闲聊;
3.秩序:物件有所归,办事有定时;
4.决心: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决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5.节俭:花钱要于人于己有利,决不浪费;
6.勤劳:珍惜时间,时间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无意义的举动;
7.诚实:力戒虚伪欺诈,心存良知与公正,说话亦如此;
8.正直: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是你的义务;
9.中庸:不走极端,别人对你的冒犯,若是正当,就要善于容忍;
10.整洁:身体、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洁;
11.宁静:对待琐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扰;
12.贞节:不要纵欲过度,有伤身体,切忌损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宁和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与苏格拉底。
标注 – 位置 #1272-1294
我的意图在于将奉行这些道德准则培养成一种习惯。我认为上述准则不要同时去实施,免得分散注意力,而应在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实行一条准则。当我掌握了一种美德并养成了习惯,再实行下一种,直到把13条完全做到。先获得的美德有利于其他美德的培养。有了以上认识,我把所有美德按照上述顺序加以排列。“节制”第一,因为它能够使人头脑清醒,遇事冷静,这对于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旧习复萌、抵制诱惑非常重要。养成了“节制”的习惯,实行“节言”就比较容易。我不仅想提高道德修养,还想获取知识。我认为:获得知识,与其用嘴巴,不如用耳朵,这样可以改正我当时正在形成的多嘴多舌、插科打诨的坏习惯——这种习惯只会使我与轻佻肤浅的人混在一起。所以我把“节言”列在第二位。培养了这一条和下一条“秩序”的美德之后,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实施计划和用于学习。“决心”一旦成为自己的美德,就能使我坚定信心去获取其他各项美德了。“节俭”和“勤劳”使我还清债务,获取财富,走向独立。这样“诚实”和“正直”等等美德实施起来也就并不困难了。这样实施以后,我又按照毕达哥拉斯在其《金色诗篇》中说到的:日常检查是必要的。我遵照他的指教,并且为此设想出下面的办法。
我做了一个小本子,在每一页上都注明了各种美德,用红笔画了7道竖行,每个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面标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然后再用红笔画上13行横线,每行的开头标有表示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在当天发现过失,就用小黑点标在纵横线空格之中来加以说明。
表格式样
我决定每个星期都对德行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轮番检查。第一周,检查“节制”,竭力避免任何微小的过失,其他的美德项目正常实行,只是每天晚上对有关过失作上标记就行了。假如第一周内在标明“节制”的那一行没有黑点,我就认为这个美德已经得到加强,无节制就得到了削弱。这样我就大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项上,到了第二周周末,保持两行里都没有污点。如此类推,一直进行到最后一项,13个星期就完成全部过程。一年可以循环4次。就像一个园丁那样,他不可能把园子里的杂草一次性清除,因为那是力所不能及的,只能一次清除一个花坛的杂草,然后再清除下一个。我希望自己能像那个园丁一样,令人快慰地看到自己德行的进步,清除每一行的黑点,经过几个循环,在13个星期的日日检查之后,看到的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小本子,那该是多么欣慰啊!
我做了一个小本子,在每一页上都注明了各种美德,用红笔画了7道竖行,每个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面标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然后再用红笔画上13行横线,每行的开头标有表示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在当天发现过失,就用小黑点标在纵横线空格之中来加以说明。
表格式样
我决定每个星期都对德行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轮番检查。第一周,检查“节制”,竭力避免任何微小的过失,其他的美德项目正常实行,只是每天晚上对有关过失作上标记就行了。假如第一周内在标明“节制”的那一行没有黑点,我就认为这个美德已经得到加强,无节制就得到了削弱。这样我就大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项上,到了第二周周末,保持两行里都没有污点。如此类推,一直进行到最后一项,13个星期就完成全部过程。一年可以循环4次。就像一个园丁那样,他不可能把园子里的杂草一次性清除,因为那是力所不能及的,只能一次清除一个花坛的杂草,然后再清除下一个。我希望自己能像那个园丁一样,令人快慰地看到自己德行的进步,清除每一行的黑点,经过几个循环,在13个星期的日日检查之后,看到的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小本子,那该是多么欣慰啊!
标注 – 位置 #1379-1382
我想在这篇文章里解释和应用这样一项原则:单从人的本性来看,邪恶的行为因为受到禁止才没有产生危害;而受到禁止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有害。每个人的兴趣都有其高尚的一面,都想要过幸福的生活。从这种情况来看,我要竭力让年轻人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穷人要致富,除了正直和诚实,没有其他办法(世间那些达官贵人正需要运用诚实的手段来处理事务,但是这样的人真的是太罕见了)。
标注 – 位置 #1387-1390
在“谦虚”这项美德方面,我不敢夸耀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但从表面上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我立下一条规则:与别人的意见相左,不得当面抢白;对于自己的意见,不得断然肯定。我甚至还按照“俊托”俱乐部的老规矩,让自己不得在言辞中使用如“肯定的”“毫无疑问的”相类似的词语,而要用“我猜想”“我估计”“我认为”“我以为事情可能是这样或者那样”“目前在我看来”等等。
标注 – 位置 #1390-1395
有时我认为别人发表的意见是错的,但并不以一时的痛快来粗暴地反驳,也不立即去指出对方的荒谬。在回答时,我首先表明,在某种情况下对方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似乎”“好像”有些不同等等。很快我就发现说话口气的改变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和别人的谈话显得比以前融洽多了。在提出建议的时候,我谦虚的态度令大家很容易接受我的意见,而很少有人反对;当我搞错了的时候,也少了一些难堪;假如我的意见碰巧是对的,别人也会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而同意我的意见。
标注 – 位置 #1412-1413
一个政党一旦实现了共同的目标,党内每个成员就会因过分追逐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发生分歧,使得该政党四分五裂,从而造成更大的混乱。
标注 – 位置 #1453-1454
不管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才识和能力,假若心术不正,就不能成为有识之人。
标注 – 位置 #1454-1455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要在具体实践中培养有道德的习惯,还要摆脱与之相反的邪念,这样的道德才能得到巩固,进而贯彻始终。
标注 – 位置 #1538-1538
一个人帮助你一次,就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愿意再次帮助你。
标注 – 位置 #1544-1546
他们可能受雇于人,替别人经营,但上缴账目必须弄得清清楚楚。这是考察一个人的德行时必须要看的一条,无论是对于谋求就业机会还是扩大生意往来都影响重大。
标注 – 位置 #1627-1628
赚到第一个100英镑以后,赚第二个100英镑就容易多了。我才真正悟出这句谚语的道理:钱本身是能够大量繁殖的。
标注 – 位置 #1631-1633
有些合伙经营的往往到结束时在争吵中不欢而散,而和我合伙经营的在结束时通常是皆大欢喜,这令我很欣慰。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就把双方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都做了明文规定,这样就避免了争吵的发生。
标注 – 位置 #1746-1747
既然别人的发明已经使我们受益匪浅,那么我们的发明能给予别人一点奉献,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在这样的事情上应该慷慨大方才对。
标注 – 位置 #1842-1844
如何募捐:首先,建议你去找那些你认为愿意捐款的人;其次,找那些你不能确定是否捐款的人,并且让他们看看已经捐款者的名单;最后,对于那些你认为肯定不会捐款的人也不要忽略,因为你对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标注 – 位置 #1906-1907
人类并不是依靠老天突然的恩赐获得幸福的,而是凭借日常生活的点滴利益积累而成。
标注 – 位置 #1960-1961
那些喜欢争论和爱与人辩驳的人,办起事来往往并不顺利。即使有时候胜利了,也从来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而对他们来说这一点更有价值。
标注 – 位置 #2198-2200
一个人有事情可干,内心就会感到快乐,原因是人在工作时心平气和,精神愉快;如果白天工作得非常满意,晚上也会过得很开心。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无事可干,就会老是争论不休,干什么都不合心意,整天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