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 – 位置 #194-195
做任何一件事情,当你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一定是把它跟你的理想和价值观连在一起的。
标注 – 位置 #288-288
所以,这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
标注 – 位置 #361-365
这套方法跟现在互联网的应用方法其实是差不多的,其本质就是你如何能够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可靠的客户,并且让这些客户变成你的品牌宣传员,愿意把新的客户带进来,这就是做生意的本质。所以,不管你现在广告做得多好,或者花了多大力气,如果客户来了以后对你产生失望,你的产品不能让人满意,那么即便你花再多的钱最后也是做不起来的。这其实是一个以最优的服务、最优的产品吸引客户,让客户愿意把新客户介绍过来,使你的获客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
标注 – 位置 #437-441
如果公司在某一个领域,比如技术、市场营销或产品设计领域,过度依赖某一个人,除了这个人别人都做不了,其结果就是要么给这个人特别高的薪酬待遇和股权激励,要么就去找一个跟他水平相当的人一起干这件事情,否则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挤兑”或“造反”的现象。其实,我后来碰到的很多创业公司之所以倒闭了,就是因为公司最核心的、不可缺少的人才离开公司,或公司人才缺失导致的。
标注 – 位置 #462-466
创业公司倒闭,常常是由于创始人不懂核心业务导致的。创业公司是比较脆弱的。我们常常看到一群人一起创业,开始有一个人是核心,另外几个是搞技术的,技术搞到一定程度,如果核心创始人不愿意给这些人更多股权激励的话,那么这些人可能就开始有不满情绪,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有可能会另立门户,也就是自己出去再搞一个创业公司,而原来的创业公司就会被抽空,甚至倒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标注 – 位置 #496-501
当有一件事情你不能做的时候,一定要找几个人同时帮你做。除非你相信自己已经给了这个人足够的利益,并且这些利益能够保证他一辈子都愿意跟你一起干。当然,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你一旦把事情做起来,就会有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你必须把人才配置到位,并且不能让人才最后把你所创立的事业翻过来,而是要让大家共同获利。这也是我在创业初期最深刻的感悟了。当一个人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时,你会怎么处理,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你的能力和智慧。
标注 – 位置 #509-509
在教育培训行业中,优秀老师等于一切。
标注 – 位置 #559-559
只有把利益的问题摆正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才能长久。
标注 – 位置 #591-592
大家都知道,公司或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益分配是最难的,公司在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分配体系以留住不同的人才。
标注 – 位置 #600-602
人们常常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但是在面对利益的时候
标注 – 位置 #644-648
做任何业务,都需要资金的良性循环。如果资金不能实现良性循环、得不偿失的话,是任何事情都做不起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没有自己要先拿钱的想法。如果当时我按照课时从公司给自己开工资的话,那么这件事就没法做下去了。我那时想的是只要把其他人的钱给够了,剩下的就都是我的了,而我的钱是不需要拿回家的,可以用来扩大再生产。通过扩大再生产,学生会越来越多,综合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培训班能够继续开下去。
标注 – 位置 #813-814
你的善意是可以把大部分人给暖过来的。通过这次事件,所有竞争对手都觉得俞敏洪做事还是挺大气的,干脆自己也别做小家子气的事情。
标注 – 位置 #825-826
在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品牌传播其实在无意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主要归因于两个要素:一个是饥饿营销,另一个是顶级产品。
标注 – 位置 #858-861
一个品牌的发展,从某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比全面铺开发展要更容易些。比如海尔,当初张瑞敏把自己生产的冰箱给砸了,最后把冰箱做到了全中国最高水平之列。现在一提到海尔,大家还是会下意识地把冰箱跟海尔联系在一起。很多其他品牌也是这样,从某一个点上把自己带到最高点,让自己占领用户的心智,再向最高点延伸,这可能就是品牌的成功之道。
标注 – 位置 #930-936
从艰苦条件中出来的学生和从这么好的条件中出来的学生,在精气神上还是有差别的。我个人感觉,从艰苦条件中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实更强。所以现在,我常常对新东方的学生说:你们应该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学习环境、相关服务、服务设施也都非常完善,那我们的奋斗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身上没有奋斗精神的话,我们的未来又在什么地方呢?现在我们条件太好了,所以很多人要从其他方面来锻炼自己的吃苦能力和奋斗精神,比如现在各个商学院的学生都要跑到戈壁滩去徒步三五天来锻炼自己的吃苦能力。
标注 – 位置 #1056-1058
人遇到机会时,还是要闯一闯的,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机会,也许它就是一个坑,是有风险的,但只要你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那就应该去试一下。
标注 – 位置 #1101-1102
有些刚开始创业的人拿到一笔融资款后,会立即扩大办公室,再搬到高级写字楼……我觉得这样的企业必定走不远,因为它的创业者完全不珍惜融到的资金,
标注 – 位置 #1119-1127
而家族企业很难有什么上下级关系,这就意味着有的时候大家说话互相之间是可以不听的。比如我说的话,我妈可以不听。
标注 – 位置 #1129-1130
如果公司里有两个人同时说话算数的话,这样的家族企业一般都很难做大,公司内部往往会形成两个派别,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标注 – 位置 #1214-1214
这相当于包产到户,做得越大,拿的钱也越多,而且互相之间还形成了竞争。
标注 – 位置 #1245-1250
直到现在,新东方依然把人文精神放在科技前面,希望大家先讲情怀,再讲方式。情怀是什么?就是明白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就是自己在做一件事时,要有成就感,要引以为傲,并且能为这个社会带来某种好处和进步,这就是情怀的最终解释。情怀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把个人和社会揉在一起,同时对两者都有好处,这就是情怀的核心。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做的事情对社会有好处,这个人是有情怀的;一个人做的事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个人是有情怀的。
标注 – 位置 #1251-1253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希望学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讲课幽默而来上课;我们更希望学生能从新东方带走一些东西,一些他们能够铭记终生的东西,也希望新东方本身能创造一些价值,这些价值能被社会记住。
标注 – 位置 #1268-1275
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规模较大的农业公司,因为中国的每块土地都是包给家庭的,而村与村之间是不联系的——这个村的土地不能给那个村,所以就算土地能再次集中,也只能在村的范围内进行,最多也就集中几百亩到上千亩,而一家大规模的农业公司要有几十万亩土地才行。我去加拿大、美国时,看到它们的大型农业公司中,有好多都是上市公司,拥有几十万亩到几百万亩的土地,而它们的农民也等同于农业工人。而且,它们所用的机械化设备可以在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驰骋。而我们中国,一小块土地也就几十米长,再远就是另外一家的地了,能用的农用机械主要是拖拉机,先开个几十米,拐个弯再开个几十米。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国内除了个别国有农场能用大型机械化设备,大部分农田依然距农业公司的运作有很大差距,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就是包产到户。
标注 – 位置 #1292-1295
在包产到户时,大家不是以未来把公司做成一家顶级企业或者好学校为核心来思考问题,而是以眼前利益为着眼点,想的是自己当年到底能拿多少,所有行为、市场布局、课程产品的研发都只着眼于当年,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毫无疑问,这会使企业的后续发展乏力。
标注 – 位置 #1458-1459
朋友的忠告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思维的局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标注 – 位置 #1484-1484
信任,这意味着我们之间的沟通不需要太多成本。
标注 – 位置 #1511-1519
有关同学朋友一起创业的建议。第一,利益结构一定要清晰分明,明确每个人到底占多少股份。第二,利益分配结构一定要是动态的,因为未来发展过程中谁的贡献大现在是不确定的。比如股权分配,三个同学每人拥有30%的股权,但三年以后还是不是每人拥有30%的股权,就不一定了。未来,可以根据每个人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的多少改变期权,对于由个人的贡献产生的股权差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第三,要有清晰的上下级结构。也就是说,最终谁听谁的这样的决策机制是一定要有的。大家平时可以是同学,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人能够说了算。比如:五个同学决策时,就以三票及以上为通过;三个同学决策时,由“老大”说了算,这个“老大”是大家公认的,比如公司的CEO或者董事长。总之,不能出现没有人说了算的局面。新东方后来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到最后没人能说了算。把这几件事情做好了,我觉得朋友同学一起合伙创业基本上就能避开问题,产生好的结果。
标注 – 位置 #1656-1658
推动变革最重要的要素,既不是理想,也不是情感,甚至不是未来,而是利益的分配机制。也就是说,当所有人或绝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变革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和良好的未来预期的时候,这个变革就特别容易推进了。
标注 – 位置 #1658-1666
为什么在中国,很多变革推动起来比较难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变革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大部分情况下跟老百姓没有关系。比如拆迁,拆迁有的时候很难,是因为虽然给了老百姓一笔钱,但是拆迁的这块地未来的发展跟他们就没有关系了,所以老百姓觉得自己的地被拿去挣大钱了,而自己就拿到这么一点拆迁款,那凭什么要让拆呢,所以最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拆迁土地未来的发展跟老百姓都密切相关的话,也就是老百姓对未来利益还享有一定权益的话,那么事情或许会顺利很多,因为他们觉得未来还能不断地有收益。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家公司的组织结构要变革,比如把新东方原来包产到户的结构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组织结构,那给大家营造的预期就得是每个人的利益都不会受损,只会受益,即无人受损有人受益,那么变革推动起来就比较容易。所以,新东方注册总公司的过程其实并不是那么复杂,因为大家都知道新的公司结构的设立,最后一定会让大家都受益。
标注 – 位置 #1854-1858
其实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股市依然是以投机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股市,很多好公司都会被炒成烂公司,而烂公司就会被炒得更烂。所以,今天中国股市不景气,其实根源还是这帮炒作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把股市当作一个真正的通过资本市场来为企业提供增值和有价值服务的体系,而是当作一个个人赚钱、机构赚钱,甚至坐庄赚钱的工
标注 – 位置 #2150-2152
从内部来分析的话,新东方当时的内部纷争不是业务上的纷争,也不是业务上的分离,而是超越业务之上的利益纷争和权限纷争,所以新东方的业务其实是在不断发展的。当时,我们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新东方的总公司层面,谁应该拥有多少利益,谁应该在什么职位上的问题,这些争论跟新东方学校其实是隔开的。
标注 – 位置 #2211-2214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准则,那就是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进步。就像当初得肺结
标注 – 位置 #2270-2271
一个机构要给新人“三个台”:一个是舞台,一个是平台,一个是后台。
标注 – 位置 #2271-2279
那舞台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能够给他一片发挥自己才华的天地。舞台是有局限的,比如你是老师,那教室就是舞台,更多的教室就是你更大的舞台。那平台又是什么呢?平台就是舞台的叠加,也就是说它已经不再是一个舞台了,而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概念,在平台上,你可以从老师变成管理者,再从管理者变成股东……而这些人才的发展是需要支持的,我必须变成他们的后台。因为我是从零做起的,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别人来加入你,还得体验你所体验过的所有艰难,那他为什么不去独立创业,要来跟你做呢?他之所以选择跟你做,是因为这样事情可以变得更加简单,这就是后台。比如有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里,办学的营业执照拿不到,我们作为后台就得出面帮他们拿执照;跟当地政府关系做不通,我们就得出面帮忙理通;市场宣传不到位,我们就要帮着宣传到位。这样的话,你就变成了那些管理者的后台。有了这三个台以后,有才能的人通常就愿意跟你合作、跟你配合、跟你长期干。所以舞台、平台和后台就是一个机构能够留住人才、实现发展的有利条件。
标注 – 位置 #2498-2498
要用就用顶级的、最厉害的人。
标注 – 位置 #2563-2565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八个字:只求发展,不求私利。只有不求私利才能得到私利,作为最大的股东之一,新东方每发展一步,我就多一点收益。所以,如果太过计较私利,到最后把公司做垮了,吃亏的其实还是自己。很多人之所以做出一些小肚鸡肠的事情,就是因为对大局、自己的大利以及共同利益没有想清楚
标注 – 位置 #2719-2721
我觉得这不是谁最有钱的问题,新东方上市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影响才是媒体应该研究的主题。而媒体报道往往喜欢吸引人们的眼球,不抓住事情的本质来研究它的现象和发生的原因。
标注 – 位置 #2729-2743
教育和资本的结合有利也有弊。利在什么地方?
首先,教育本来是“穷”的,由于资本的介入,教育变“富”了,然后就可以进行很多研究投入。所以,未来我敢预料的事就是:民间力量一定能在教育跟科技的结合,最优秀的教育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大有作为。包括罗辑思维做的“得到”,它普及化的教育课程也是因为教育和资本结合才能做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大提供的教学内容肯定是比罗辑思维要更为丰富,但北大没办法去换钱,而得到现在却已经有了100多亿元的估值,这就是资本跟教育结合所产生的力量。
教育和资本结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把教育带向全世界。资本是世界性的,教育企业一旦成功,肯定会到世界各地去上市,这样教育就变成了可以融入的世界性资源。除此之外,中国的教育产业上市以后,可以整合世界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购买世界其他地方的教育内容公司、教育技术公司、教育产品公司,可以把世界上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中国来,这也是教育和资本结合的好处。
但是教育和资本结合也有坏处,第一点就是急功近利。教育本来是慢工出细活的行业,其最核心的主题就是抓教学质量和教学产品,循序渐进地为孩子们提供服务,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大于一切。但是现在,很多人办教育却是为资本在办,为赢利在办。如果纯粹是为了赢利去办教育的话,那么教育一定会被扭曲,于是就出现了大量收了学生和家长的钱,却不提供负责任的教育,甚至跑路的情况,这就是教育和资本结合的坏处。资本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变得盲目,变得不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是以能否赚钱为核心来办事情。这也让中国的教育受到了很多诟病,让政府和老百姓对民办教育不满。这也引发了政府部门对民间教育的整顿。
标注 – 位置 #2777-2780
我和几个老股东都是大学好友,创业时能够做到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地推动新东方快速发展,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以后,老股东之间的情感纠葛就变成了公司发展的障碍。随着新东方的上市,公司变成了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化企业中如果继续保留老股东之间的这种感情纠葛,毫无疑问会使公司发展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所以老股东的退出,对于新东方的长远发展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步。
标注 – 位置 #2803-2810
让没有历史包袱的人走向战场,这样有利于新东方的发展。因为新东方原来的管理层成员都是朋友,所以谁都不好去否决另外一个人的提议。在这种没有明确上下级关系的情况下,管理效率是会大大降低的。因为商场和战场实际上是一样的。商场中要确立大老板、二老板、三老板,就像战场上要确立元帅和将军一样。令出必行,即使这个命令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是商场的特点就是要抓住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所以一件事情如果反复讨论,那么这个公司到最后就会完蛋。我跟徐小平、王强当初就是这样互相讨论的,但是当沙玉龙、周成刚这一代人进入新东方管理层的时候,我跟他们就变成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除了周成刚是我的中学同学,沙玉龙、陈向东都是比我年轻了十几岁的新一代,所以新东方的管理结构就变得非常企业化了。
标注 – 位置 #3038-3045
要想把这项业务做起来,必须符合两条商业逻辑。第一条就是,你进入的市场一定是有前景、有发展的市场,得有商业模式。不管现在有没有,但至少你能发掘出来,而且一旦发掘出来人们就离不开它的这样一项业务,你才能去做。 第二条商业逻辑就是,有市场前景的商业必须要靠真正的人才才能做起来。如果你不是人才,进入了这个领域也是没用的。大家都知道培训领域,不管是面对中小学的K12 [1] 培训、出国考试培训,还是其他职业培训,都有现成的市场,但是有的人能把它做出来,有的人就做不出来。全国有几十万人在各种培训市场进行试水,但是也有几十万人已经离开了培训市场,没有把它做出来。这就是因为,尽管市场在,但是人才不对。
标注 – 位置 #3104-3106
说到这,我觉得大家可能会发现,我是一个不爱冒险,也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所以今天新东方很多地方的业务落后也跟我的个性有关。但是反过来说,新东方到今天还能够健康地存在并且有序地发展,跟我的这种个性也是有关系的。
标注 – 位置 #3125-3128
做事情必须要正,必须做好的,违法乱纪的事情绝对不做。我觉得这个原则冥冥之中救了新东方好几次,包括2012年浑水公司攻击新东方的事件。当时它指责新东方财务数据造假,我看了以后哈哈一笑,因为我20年前就下了命令,不允许新东方财务数据造假。这都是坚持原则的事情。
标注 – 位置 #3143-3144
在线教育的精华是什么呢?是抓住一个领域内的一个点进行另类突破,这样才能够使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另外,还要用资本的模式来发展。因为资本可以进行大规模投入,而上市公司进行大量投入就会被计为损失和亏损。
标注 – 位置 #3213-3214
只要大方向正确,这项业务还是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的。
标注 – 位置 #3214-3215
关于大方向,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要重视这个市场,因为这个市场确实存在;第二,要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要把服务品牌建立起来,让老百姓信任你的品牌
标注 – 位置 #3284-3286
一个企业开展一项新业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跟原有业务有密切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这样就可以互相支持;二是和原有业务能够资源复用,比如目标人群可以复用。以
标注 – 位置 #3298-3299
如果你想做的业务和你的主营业务没有太多的瓜葛,在资源、产业链上又不能互用的话,那对这样的业务就一定要小心谨慎。
标注 – 位置 #3338-3340
我们小时候还有兄弟姐妹,长大自然懂一些与亲人的相处之道,比如如何忍让、吵架以后如何和好、兄弟姐妹之间如何分享,这些都是在家庭中自然学会的,而现在的家庭缺乏这些,独生子女长大的过程中大多是一切以自己为主。我觉得对父母来说,这些东西可能比孩子本身更加重要。
标注 – 位置 #3464-3466
是不是什么业务来钱你就可以去做什么。一定要在收入的前提下,思考它的商业模式到底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给客户带来什么影响,以及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可持续。只有想清楚这些,我们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注 – 位置 #3478-3479
竞争对手能够促使你对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进行考察,让你的思路更加开阔
标注 – 位置 #3482-3483
由于竞争对手总是想超越你,甚至总是想把你给“摁死”,因此你就需要变得越来越强
标注 – 位置 #3491-3496
竞争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死我活。什么时候竞争才意味着你死我活呢?就是当你们把资源已经全部投入,市场又有限,这些投入的资源已经完全不可能得到回报,最后不得不有一方要退出的时候,竞争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主动放弃,或者你有能力把对方给打败;二是选择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合作。比如滴滴和快滴的合作,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作,都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那为什么竞争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死我活呢?因为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上,竞争实际
标注 – 位置 #3500-3502
此时真正重要的是,你怎样通过参照竞争对手,把自己的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商业模式做得更好,打磨得更加锋利,更加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活力,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教育领域的竞争是谈不上你死我活的。
标注 – 位置 #3504-3506
当你的对手快要追上你的时候,如果你一直盯着后视镜,那你的汽车要么会掉到悬崖下面去,要么就会撞上前面的汽车。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如果你一味地盯着竞争对手,那你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竞争意味着向优秀的对手学习,把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来推动自己的发展。
标注 – 位置 #3507-3512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包括新东方,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定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你自己不能创新、不能超越自己原来的观念、不能颠覆自己的商业模式、不能全力以赴进入另外一个发展的业务的时候,当你看不清这个世界上大的市场形势以致犯下方向性错误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失败的时候。所以竞争对手的存在,使我们既能够树立新的商业模式,又能够树立创新的意识,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觉得这就是竞争对手存在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不要怕对手,也不要怕敌人,正是对手和敌人使我们能够更快地成长,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待自己的现状、设计自己的未来。
标注 – 位置 #3562-3566
原则上,一个企业的发展应该至少以两三年为一个周期来看企业的战略布局是不是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业务和利润的波动都是特别正常的事情。但资本市场不这么看。比如资本市场要求企业做季度汇报,如果企业的利润和收入状况较好,股价就会涨,反之股价就会降。这就是资本市场短视的典型表现。很少有资本家愿意跟企业一起同生共死,持有某家企业股票十几年、二十年的。
标注 – 位置 #3598-3600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意思就是:只要你对庄稼爱护,按时锄草、施肥、浇水,秋天的收获就是必然的;如果你一天到晚想去收获,并且拔苗助长,那到最后一定是没有收获的。
标注 – 位置 #3600-3604
任何商业模式都一样,就是要搞清楚在一个商业模式中,最核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把这个最核心的东西想清楚了,再把它做到极致,需要这种核心服务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还有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与其向1万个客户提供产品,不如向100个真正忠诚于你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而这100个客户自然会帮你带来1万个客户。这也是新东方上市以后在跟资本较量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可以说是一个教训,也可以说是一份礼物。
标注 – 位置 #3721-3726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收入的增长、数据的增长、利润的增长,所以增长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但是到底什么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增长,什么方法带来的增长是不健康的,每个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也发现,很多公司为了增长,动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虽然能够一时兴旺,但最终难免走向崩溃。我们也发现,有些公司尽管增长速度不是那么快,但每一步增长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都是有道德底线和经营底线的,也都是以诚信负责为指导方针的,所以虽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能一直健康发展。所以,企业的增长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标注 – 位置 #3780-3782
考核指标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考核指标必须跟企业的文化、战略和未来紧密结合;第二,所有的考核指标从上到下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如果考核指标考核的不是你想要的东西,一层层下去,最后就会失效,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标注 – 位置 #3967-3985
我把北大精神总结为六个词:独立、自由、质疑、包容、反思、傲骨。
第一,独立。不管是独立思考、独立行走,还是独立行动,总而言之,独立是北大的精神之一。
第二,自由。北大人欣赏一种自由的氛围,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精神、自由的情怀、自由的空间。
第三,质疑。北大人的特点就是怀疑一切,不是你说了我就会相信,我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辨,才能确认你的思想和说法到底对不对。由于北大的文科基因比较明显,所以即使是在北大学理工科的人,也都会读大量的文科类书籍,包括大量的哲学类书籍。于是,这些东西就会带来思想的碰撞,而有思想碰撞就会产生质疑,有质疑才能去明辨是非。这就为北大人带来了一种气质,那就是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所说的、所做的事情,再加入自己的判断力。
第四,包容。北大的文化精神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包容,即所谓的兼容并包。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兼容并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刚才所说的任何冲动性的思想,都可以存在于一体中。就像当年蔡元培让梳着辫子的辜鸿铭和讲现代化思想的胡适等进行对垒一样,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去听哪个老师的课,而不是告诉学生必须学哪种知识。这就使得北大有这样一种包容的文化,也使北大的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了。
第五,反思。真正的北大人往往具备非常强大的反思能力,他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所谓的精英分子,而是通过不断地否定自己,通过反思去观察和接触自己碰到的人和事、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第六,傲骨。北大人往往看上去很骄傲,但那种表面上很骄傲的北大人其实没有得到北大真正的精髓和灵魂。北大人的傲骨是他们坚决不接受自己不认可的事情,很少会因为个人利益等去谄媚别人。当然今天的北大人,就像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那样,不少已经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为了利益可以放弃人品,放弃人格,放弃社会责任和担当。但是我觉得,大量的北大人依然还是很有傲骨的。
标注 – 位置 #4007-4011
人文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内核。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写小说,这是他的人文内核,但是他写小说可以用毛笔写,可以用钢笔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现在甚至可以用语音输入转化成文字的方式来写。如果这个人思如泉涌的话,那哪种写作方式最高效呢?毫无疑问是最后一种。至少我认识的一些作家,已经很少有人用钢笔在写文章了,更没有人用毛笔来写。这就是说,你传播的内容和精神内核可以不变,但是传播的手段是要与时俱进的。
标注 – 位置 #4052-4054
一个人的成长可以用一条河来比喻,起源处都是非常狭窄的,但是在向前流动的过程中,河面一般都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原因就是各种支流的汇入,水量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像长江、黄河这样的河流,最后到达大海的时候都变成了奔流的大河。
标注 – 位置 #4055-4062
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以河流做比喻,那些支流的汇入、水量的增加,就是你不断吸纳外来的、使你成长的因素的结果。如果你更愿意去学习,更愿意去自我驱动,更愿意去交有意义的朋友,更愿意读书,那所有这些东西就像点点滴滴的水流汇聚到你的生命之流中,让你到最后能够变得越来越开阔。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河流向前的流动解释为一种自我驱动。我们都知道,河流向前流是从高处流往低处产生的自我驱动,而人生向前却是从低处往高处走产生的自我驱动,所以,人生的自我驱动比河流的自我驱动要更加艰难——因为我们要往上走。但是不管怎样,你的这种自我驱动能成为你生命发展的动力。所以我认为,自我成长的驱动是人成长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标注 – 位置 #4065-4068
这种自我驱动就是人成长的第一要素。 第二个要素就是要敢于改变。一条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经过不同的环境,从雪山到高原、峡谷,最后到平原,到大海,如果不流动就可能变成一个湖了。而湖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水量也不会变。所以,河水流动的过程就是进入新环境的过程。而我说要改变自己,就是一定要进入某种新的环境,也就是要创造让自己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新环境。
标注 – 位置 #4084-4085
我们不能把自己被动地放在不变的环境中,那里太安逸,到最后我们什么创造成就的动力都没有了,这种状态是非常危险的。
标注 – 位置 #4099-4102
个人成长和团队成长是完全不同的,个人成长可以随心所欲、心愿所到,快一点或慢一点,做错了或做对了都由自己负责。但是到了团队中,你就必须为团队负责,既要展示自己的成长速度,又要展示自己的眼光和威望。而且当面对一批老同学过来跟你一起合作的时候,如果这些做得不到位的话,就会令人失望,这个团队就维系不下去。所以,团队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促进你成长的要素。
标注 – 位置 #4126-4129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时不时地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或者站在更高处、更远处、更广阔的境地来看待自己和企业的成长。通过这种后退,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思想和发展变得更加广阔。所以我说,懂得后退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要素。
标注 – 位置 #4135-4138
人生要做好两种打算:一种是长远打算,你活到100岁会是怎样的,这样的岁月你怎么去安排;另一种是每一天的打算,这就意味着即使明天已经不再属于你,你也不会为今天所做的事情而后悔,这就是一种长短结合的对人生的设计。
标注 – 位置 #4156-4160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太容易克服个性中坏的一面的。因为个性跟人的基因是有某种关系的,具有某种天然性。正如我们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躲,其结果就是,我们往往会被自己所恐惧的东西压倒。当我们克服了个性中的弱点时,通常来说,就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就的时候。所以无论如何,人要做的就是努力发扬个性中好的一面,努力克服个性中坏的一面。当然,克服个性中坏的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标注 – 位置 #4173-4179
直到今天,新东方很多事情的成败和我的个性、性格依然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就意味着新东方能发展到什么样,都会带有我个性的影子。因此,我需要不断地历练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好的一面发扬得更好,坏的一面得到更好的改善,或者说是规避得更好,这也是新东方未来发展的一个要素。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还会去历练我的个性,同时也努力争取扬长避短。 所谓的“历练个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有些你不愿意面对的东西,要想办法去面对,因为你不去面对的话,这件事情就永远留在那儿,永远也解决不了,到最后甚至会发酵,会越来越麻烦。如果我历练
标注 – 位置 #4287-4292
用靠谱的人做伟大的事,分更多的钱。这句话里有三个核心要素。 第三才是分更多的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说法,也就是让大家在利益上得到保证,让大家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从而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更加长久地留在企业中,这是对人才的一种保障机制。
标注 – 位置 #4296-4306
每过一段时间,一个机构中的队伍结构要进行一下调整,即实行轮岗机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轮岗机制能够激活每个人的机智反应,就像我前文说的,把一个孩子放在家里一辈子,他就是个巨婴,但如果把孩子放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让他去锻炼的话,他就会变成一个能干的人。同样道理,把一个具有管理才能的人一直放在一个岗位上,那他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弱。因为他到最后都不会动脑筋了,对他而言一个工作干了两三年以后已经变得非常熟练了,以至于不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工作怎么做了,所以他的进步就停止了。 如果你的企业是这样用人的,那到最后整个企业就会失去活力,就没有人再想遇到危机时到底该怎么办。所以一定要对队伍进行适当调整,让每一个人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以此来激发他的工作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及面对危机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队伍的适当调整一定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那些已经不再动脑子的人,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还拿高薪,这些人就变成了公司的“小白兔”,对公司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因为他们不可能给公司开疆拓土,所以一定要对其做适当的调整,甚至有的时候要劝退。这样,就可以让新的血液流动进来,这才是最好的保证管理队伍成长和发展的机制。
标注 – 位置 #4310-4310
队伍的年轻化永远是正确的选择。
标注 – 位置 #4332-4334
坦诚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因为大家知道,做事情最大的成本往往就是沟通成本,而沟通不畅通又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
标注 – 位置 #4346-4349
一个坦诚的、让人不需要防范的人,他获得资源的效率是最高的,成本是最低的。其实,做人是很简单的,一个人只要拥有我刚才所说的诚信、坦诚和信任,那么别人就会对你非常放心。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让自己变成一个诚信、坦诚、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标注 – 位置 #4358-4361
即使你本人很诚信、很坦诚、很可信,但是你表达的方式依然要讲究技巧,要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很坦诚,你的属下有什么错误或缺点,而你根本就不顾属下的面子,直接就把它说出来了,而且态度还不友好,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你这样做就等于不给人情面,也不给别人回旋的余地,这样的结果只会更糟糕。
标注 – 位置 #4370-4372
排除琐碎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个博大、坦诚、诚恳的胸怀,这是我们每一个创业者和做事业的人,包括懂得生活的人都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原则。
标注 – 位置 #4398-4401
在跟政府和政府官员打交道的时候,核心原则是什么呢?我把它叫作友情相交,而不是利益相交。也就是说你可以跟政府官员建立起很好的个人感情,比如说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只要不过分奢侈就好。很多政府官员本身也是非常有想法的人,有很好的品格的人,跟他们打交道,让他对你的人品人格予以认可,这种事情叫作友情相交,最后对方把你视为朋友
标注 – 位置 #4403-4406
在整个过程中间,要把握的另外一个原则是,要做没有后遗症的事情。什么叫没有后遗症呢?也就是说,你去做的一个事情,比如我刚才说的,给政府官员送一捆钱,就会留下麻烦,这个事情即使一年两年不爆发,十年八年也都有可能爆发出来,这个就变成了一个后遗症。没有后遗症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合理合法的事情,清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