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 之前:
- Popper之前的科学哲学理论:
-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哲的主流
- 证实原则:观察到一个样本成立,所有样本都成立
- Popper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套理论:
- 不应该归纳,应该演绎逻辑(哥德巴赫猜想:验证)
- 观察结果支持,并不能穷尽论域(不能验证所有)
- 科学命题根本无法被证实,甚至无法从概率上被“支持”(定义域)。科学研究应该使用具有确定性的演绎逻辑。
- Popper之前的科学哲学理论:
- 理论:
- (科学的可证伪性)一个命题是科学的,当且仅当它是可证伪的。
- 很多可观察的、描述世界规律的命题 – 挑一个全称命题 – 实验、逻辑推理 – 符合→未必对,不符合→循环 – 无法证实,但是最后剩下的一定是解释力最强的
- 既然他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挑选命题 – 设计实验 – 试图证伪”的循环,那么他就必须要求科学研究的命题都必须是可被实验观察结果证伪的
- 两点:用观察经验证伪
- 可观察:数学纯逻辑 不是
- 可证伪:
- 可被观察经验证伪
- 不等于已经被证伪(有被证伪的可能性就是科学)
- 不等于是错的(反例:牛顿物理定律)
批评:
- 有的命题不能被证伪:
- 涉及概率的命题
- 特称命题(宇宙内有暗物质)
- 有的可证伪命题,不是科学:
- 玛雅预言已经被证伪 – 不是科学
- 整体论者的批评:{p_i} → q 单一命题不可证伪,科学理论才可以
- 当被证伪,会怀疑其它前件(海王星、学校实验)
- 迪昂奎因命题:单一命题被证伪。可以提出补充命题,使其免于被证伪
- 归纳和证实也是有意义的:
- 联系之前定义域理论,老 A 新 B 选择
- 特称命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哈哈。
同学,你怎么把辩证法的考试内容放博客里面了。我正在查资料,一不小心就搜索到了。感谢分享哈。
啊这这这
话说,同学你有辩证法的PPT嘛?之前上课没听,想看看PPT。(狗头)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