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 – 第 3 页(位置 #38-39)
《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标注 – 第 3 页(位置 #40-43)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标注 – 第 5 页(位置 #62-64)
自人类划分为阶级以来,教育始终是带有阶级性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工具。正因如此,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他们把资产阶级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为帝国主义欺骗劳动人民效劳。
标注 – 第 7 页(位置 #98-100)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人们可以用师长的口吻提出非难;至于说到建议,那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口气了,然而这种口气,高傲的哲学家是不太喜欢的。
标注 – 第 11 页(位置 #167-169)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标注 – 第 12 页(位置 #170-171)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标注 – 第 13 页(位置 #192-195)
当我们一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使我们感到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们对我们是不是方便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 随着我们的感觉愈来愈敏锐,眼界愈来愈开阔,这些倾向就愈来愈明显;但是,由于受到了我们的习惯的遏制,所以它们也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见解不同而有所变化。
标注 – 第 14 页(位置 #206-208)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
标注 – 第 14 页(位置 #206-210)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
标注 – 第 17 页(位置 #251-253)
在社会秩序中,所有的地位都是有标记的,每个人就应该为取得他的地位而受教育。如果一个人是按照他命定的地位而培养的,则对其他的地位就不再适宜了。只有在命运同父母的职业一致的时候,教育才是有用的,而在其他的情况下,未尝不是由于教育给了学生的偏见,反而对他有害处。
标注 – 第 18 页(位置 #264-266)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标注 – 第 19 页(位置 #283-283)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标注 – 第 23 页(位置 #348-357)
请保姆授乳的好处,其本身就可产生一种坏处,而单拿这种坏处来说,就足以使一切重感情的妇女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去哺养。这种坏处是:她将把母亲的权利分给别人,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让给别人;她将看着她的孩子跟爱她一样地爱另外一个妇女,或者比爱她还要爱得更真诚一些;她将感觉到他对他的生母表现的那种恭顺,只是一种礼数,而对养母的恭顺,则是一种责任。因为,我在那里找到了一个母亲的苦心操劳,难道不应该对她表示一个儿子的依依之情么? 她们消除这种害处的办法是,教唆孩子轻视他们的保姆,把她当作真正的仆人看待。当保姆授乳的期限一满,她们就把孩子领回来,或者把保姆辞掉;当保姆来看她哺养的孩子时,她们就对她表示爱理不理的样子,这样就可谢绝她来看他了。 几年以后,他就再也看不到她了,再也认不得她了。 这位母亲以为这样做就代替了保姆,以为用这种冷酷无情的办法就可弥补她的过失,实际上她是想错了。她不但不能把这个天性已变的孩子变成一个孝顺的儿子,反而使他学到一些忘恩负义的行为;正如她教他看不起用奶哺养他的保姆一样,她正在教他日后看不起他生身的母亲。
标注 – 第 28 页(位置 #425-431)
一个孩子要这样在妇女们的手中度过六七个年头,结果是成了她们和他自己乖僻任性的牺牲品;她们教他这样和那样之后,也就是说,在他的脑子里填入了一些他不明白的语言或对他一无好处的事物之后,用她们培养的情绪把他的天性扼杀之后,就把这个虚伪的人交到一个教师的手里,由这位教师来发展他业已充分养成的人为的病原,教给他一切的知识,却就是不教他认识他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教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最后,当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你们搞错了,这个人是照我们奇异的想法培养起来的,自然的人不是这个样子的。
标注 – 第 29 页(位置 #440-441)
孩子们远远的离开家庭,有的住在寄宿学校,有的住在教会女子学校,有的住在公立学校,他们把自己的家庭之爱带到其他的地方去了,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他们把对谁都不爱的习惯带到家里来了。
标注 – 第 29 页(位置 #442-443)
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
标注 – 第 30 页(位置 #451-453)
他采取怎样的做法呢?他的做法是,拿钱去雇一个人来替他完成他所担负的责任。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 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
标注 – 第 35 页(位置 #537-541)
一旦他们觉察到他们以后是要离开的,一旦他们看出他们有彼此成为路人的时刻,他们就已经成为路人了;各人搞各人的一套,两个人都一心想到他们将来不在一块儿的时候,因此,只是勉勉强强地相处在一起。学生把老师只看作他在儿童时候遇到的灾难,而老师则把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负担,巴不得把它卸掉;他们都同样盼望彼此摆脱的时刻早日到来;由于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真心诚意的依依不舍的情谊,所以,一个是心不在焉,一个是不服管教。
标注 – 第 37 页(位置 #556-556)
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标注 – 第 39 页(位置 #584-587)
如果你们想找到真正勇敢的人,就请到没有医生的地方去好了,在那里,人们是不知道疾病会带来什么后果的,是很少想到死亡的。人天生是能够不屈不挠地忍受痛苦、无牵无挂地死去的。正是医生所处的药方、哲学家讲述的教条和僧侣宣扬的劝世文,使人自甘堕落,忘记了应该怎样死去。
标注 – 第 49 页(位置 #748-751)
如果我们把人的知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的人共有的,另外一部分是学者们特有的,那么,把后者同前者一比,就显得是太渺小了。可是,我们是不大重视我们所获得的一般的知识的,因为它们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甚至是在未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获得的;此外,学问之所以受到重视,只是因为有它的差别,
标注 – 第 53 页(位置 #802-810)
我们只有通过行动,才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同我们一体的;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我们才能获得远近的观念。一个孩子因为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不管物件是挨在他身边或是离开他一百步远,他都没有分别地伸手去拿。 他是那样地使劲,以致在你看来认为是一种指挥的信号,是命令物件到他身边,或者命令你把它拿到他那里;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最初出现在他脑子里的东西,然后又出现在他的眼睛里,而现在他认为就在他的手指前边;他只能想象他伸手即可触及的距离。因此,应该使他们常常走动,把他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使他们感觉到地方的变换,以便使他们学会怎样判断距离。当他们开始能够分辨远近的时候,就需要改变方法,就不应当喜欢抱他们到哪里,就抱他们到哪里,也不应当照他们的意思高兴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因为,只要他们的感觉没有弄错,他们的行动就要随原因而改变。这种改变是值得注意的,需要加以解释的。
标注 – 第 59 页(位置 #905-907)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尽早就让他们养成习惯,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尝他们力不从心的事情的苦头了。
标注 – 第 61 页(位置 #925-929)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你也不去理他。谁也不喜欢做白费气力的事情,就连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在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你们坚定的程度比他们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们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这样,你们就可以使他们哭的时候要少些,使他们养成习惯,只有在痛得不得已的时候才哭出来。
标注 – 第 64 页(位置 #973-977)
人们在教孩子说话这件事情上太操之过急了,好像是担心他们自己不会学说话似的。 这样草草率率地着急一阵,是会产生一个同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正好相反的效果的。他们将因此而说话说得更迟,说得更乱;过分地注意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就会忽略要他们咬清音节发音:由于他们懒于把嘴张得大大的,结果,他们当中有些人终生发音都有毛病,说话也没有条理,使别人几乎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些什么。
标注 – 第 69 页(位置 #1043-1046)
一个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时全面发展的。 他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候学说话、学吃东西和学走路的。 这正是他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 在此以前,他同他在母亲怀中的样子没有什么差别;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 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标注 – 第 80 页(位置 #1213-1217)
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用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 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的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对他们来说,没有其他一成不变的意思,因此,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
标注 – 第 80 页(位置 #1219-1224)
伤痛已经发生了,他就必须忍受;我急急忙忙的样子,反而使他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其实,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我这样做,至少给他排除了后面这一种痛苦,因为,他一定是看我怎样判断他所受的伤,就怎样判断他所受的伤的:如果他看见我慌慌张张地跑去安慰他,替他难过,他就以为他这一下可糟了;如果他看见我很镇静,他也马上会镇静起来,以为创痛已经好了,不再痛了。 他正该在这样的年龄开始学习勇敢的精神,在毫不畏惧地忍受轻微痛苦的过程中,他就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了。
标注 – 第 82 页(位置 #1249-1249)
对生活的体验愈少,则保持其生命的希望也愈小。
标注 – 第 84 页(位置 #1283-1286)
一切痛苦的感觉都是同摆脱痛苦的愿望分不开的,一切快乐的观念都是同享受快乐的愿望分不开的;因此,一切愿望都意味着缺乏快乐,而一感到缺乏快乐,就会感到痛苦,所以,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一个有感觉的人在他的能力扩大了他的愿望的时候,就将成为一个绝对痛苦的人了。
标注 – 第 85 页(位置 #1299-1300)
只有在他似乎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痛苦才最为轻微,因为,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而在于对那些东西感到需要。
标注 – 第 85 页(位置 #1302-1304)
除了体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随着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的;除了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以外,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
标注 – 第 87 页(位置 #1323-1326)
愚人是没有远见的,他不知道生命的价值,所以也就不怕丢失他的生命;智者可以看到更贵重的财富,所以他宁愿要那种财富而不要生命。 只有不求甚解和假聪明的人才使我们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死以后的情景,因而使我们把死看作是最大的痛苦。 在明智的人看来,正是因为必然要死,所以才有理由忍受生活中的痛苦。 如果我们不相信人生终究要一死的话,我们就要花太多的代价去保存它的。
标注 – 第 89 页(位置 #1361-1364)
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再痛苦了。 紧紧地占据着大自然在万物的秩序中给你安排的位置,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使你脱离那个位置;不要反抗那严格的必然的法则,不要为了反抗这个法则而耗尽了你的体力,因为上天所赋予你的体力,不是用来扩充或延长你的存在,而只是用来按照它喜欢的样子和它所许可的范围而生活。
标注 – 第 90 页(位置 #1377-1378)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标注 – 第 92 页(位置 #1400-1403)
我们本来是要做成年人的,而法律和社会又把我们变成了孩子。 达官、富人和国王,全都是小孩子,他们看见别人殷勤地去减轻他们的痛苦,就产生了一种幼稚的自大心理,并且以得到别人的照料而感到骄傲,他们没有想到,如果他们是成人的话,别人是不会对他们如此殷勤的。
标注 – 第 94 页(位置 #1428-1429)
凡是你不打算拒绝给他的东西,则一看见他要,就应当马上给他。不要动不动就加以拒绝,但一表示拒绝之后,就不应当又回头表示答应。
标注 – 第 96 页(位置 #1457-1458)
把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都看作是自己的,这是人的一种天性。
标注 – 第 99 页(位置 #1510-1514)
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作了手段。 如果孩子们是懂得道理的话,他们就没有受教育的必要了;但是,由于你们从他们幼年时候起就对他们讲一种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语言,因而就使他们养成了种种习惯:爱玩弄字眼,爱打断别人的一切讲话,自己认为自己同老师一样的高明,凡事总爱争辩,总不服气;所有一切你想用合理的动机叫他们去做的事情,今后都只能够以贪婪、恐惧或虚荣的动机叫他们去做了。
标注 – 第 100 页(位置 #1531-1538)
当你试图说服你的学生相信他们有服从的义务时,你在你所谓的说服当中就已经是掺杂了暴力和威胁的,或者更糟糕的是还掺杂了阿谀和许诺的。 因此,他们或者是为利益所引诱,或者是为暴力所强迫,就装着是被道理说服的样子。他们同你一样,很快地看到服从对他们有利,反抗对他们是有害的。但是,由于你强迫他们做的尽是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由于照别人的心意办事总是挺痛苦的,因此,他们就悄悄地照他们的心意去做,而且认为,只要你不发现他们是阳奉阴违,他们就可以大做特做,而一旦被发现,就准备认错,以免吃到更大的苦头。为什么要服从,在他们那个年龄是不能理解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使他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不过,由于害怕受到你的惩罚和希望得到你的宽恕,由于你再三再四地强迫,硬要他们答应,所以弄得他们只好你怎样说就怎样承认;你以为是用道理把他们说服了,其实是因为他们被你说得挺厌烦和害怕了。
标注 – 第 102 页(位置 #1552-1558)
使他的行动受到拘束的,是他的体力而不是别人的权威。凡是他不应该做的事情,你也不要禁止他去做,只需加以提防就够了,而且在提防的时候也不用对他解释其中的道理;凡是你打算给他的东西,他一要就给,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条件的时候才给他。给的时候要高高兴兴的,而拒绝的时候就要表示不喜欢的样子;不过,你一经拒绝就不能加以改变,尽管他再三纠缠,你也不要动摇;一个“不”字说出去,就要像一堵铁打的墙,他碰五六次就会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来碰了。 这样,即使在他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时,你也可以使他心平气和,觉得没有关系,得不到也就算了,因为人在天性上可以安心地忍受物品的缺乏,但不能忍受别人的恶意。
标注 – 第 104 页(位置 #1586-1587)
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是因为他同别人的关系,而只能是因为自然对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所做的事情就全都是好事了。
标注 – 第 105 页(位置 #1607-1608)
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标注 – 第 106 页(位置 #1612-1614)
由于大家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他、吓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候。
标注 – 第 106 页(位置 #1625-1627)
你认为这样让他自由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吗?恰恰相反,这段时间是用得非常恰当的,因为要这样才能知道怎样在最宝贵的时期中不致浪费片刻的光阴;
标注 – 第 107 页(位置 #1629-1631)
在童年时期牺牲一些时间,到长大的时候会加倍地收回来的。聪明的医生绝不是那么一瞧病人就糊里糊涂下药的,他首先要研究了病人的体质之后才开药方;他虽然是晚一些时候才开始治疗病人,但可以把病人治好;反之,操之过急的医生是会把病人医死的。
标注 – 第 107 页(位置 #1641-1644)
当孩子还处在无知无识的时候,你尽可从容地进行一切准备,以便让他最初看到的都是适合他看的东西。你必须使自己受到人人的尊敬,你必须从使别人爱你着手做起,才能使每一个人处处都想满足你的心意。 如果你不能控制孩子周围的人,你就不能做孩子的老师;这种权威,如果不以别人尊敬你的道德为基础,就永远不能充分地行使。
标注 – 第 110 页(位置 #1680-1683)
他看见一个面红耳赤、眼冒火花、气势汹汹的人在那里叫喊,所有这些表现都说明那个人的身体已失去常态。 所以,你既不要装模作样,也不要故弄玄虚,只是沉着冷静地告诉他说:“这个可怜的人生病了,他正在发烧。”你可以趁此机会用几句话使他对疾病及其影响获得一个观念,因为这也是属于自然的,是他必须遭受的必然的束缚之一。
标注 – 第 117 页(位置 #1783-1786)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所以你不要去斥责他们撒谎,绝不要仅仅因为他们撒谎而处罚他们,而要使他们明白,如果撒谎,则谎言的种种不良后果都要落在他们的头上,例如,即使说的是真话,也没有人相信;即使没有做什么事情,也要被别人不由分辩地指责说干了坏事。 不过,我们要向孩子们讲解清楚什么叫撒谎的行为。
标注 – 第 117 页(位置 #1791-1796)
一个人如果意识到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又常常领受别人的恩惠,他就绝不会起骗人的念头;反之,他还一心要别人明了事情的真相,以免错误地损害了他。因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撒谎的事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服从的义务使他们不得不撒谎,因为服从别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就悄悄地尽可能设法不服从别人,同时,他们还觉得,与其暴露事情的真相要到将来才能得到利益,不如撒一个谎就能免掉一次处罚和责备,得到现时的利益。 在自然的和自由的教育之下,你的孩子干吗要向你撒谎呢? 他有什么要隐瞒你的呢?
标注 – 第 121 页(位置 #1842-1849)
还可以找到一个达到这种目的的办法,那就是:隔一会儿就把他已经给人的东西还他,使他习惯于把他认为可以要回来的东西拿给别人。我在孩子们身上只发现这两种大方的情形:他拿给别人的东西,不是对他没有用处,就是别人准会还他的。 洛克说:“要使他们从经验中知道,最豪爽的人往往能占很大的便宜。”正是因为这样做,才使一个孩子在表面上显得大方,而在实际上则是非常的吝啬。他还说,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们养成慷慨的习惯。不错,高利贷式的慷慨,给人家一块奶油,为的是要他一头奶牛 [19] 。但是,当你要他真给的时候,这个习惯就没有了;你不还他,他就不给你。重要的是养成心灵的习惯而不是手上的习惯。 你教育孩子们的一切道德,都同这种手上的道德差不多,正是由于向他们宣讲这些美德,反而使他们的少年时期过得那么忧郁!难道说这是一种明智的教育吗?
标注 – 第 125 页(位置 #1908-1909)
最困难的是要在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看出他是真正的笨还是表面上显得笨,这种表面上的笨实际上往往是坚强性格的表征。
标注 – 第 134 页(位置 #2055-2058)
爱弥儿是绝不背诵什么课文的,即使是寓言,即使是拉·封登 [38] 的寓言,不论它们是多么简单和动人,他都是不背诵的,因为寓言中的话并不就是寓言,就像历史中的文字并不就是历史一样。
标注 – 第 135 页(位置 #2060-2061)
寓言可以用来教育大人,但对孩子们就应该直截了当地讲真理;你用幕布把真理盖起来了,他就不愿意花力气去把它揭开。
标注 – 第 142 页(位置 #2174-2175)
一般地说,你不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达到那个目的。
标注 – 第 145 页(位置 #2220-2228)
至于我的学生,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自然的学生,他从小就锻炼自己尽可能地依靠自己,所以没有经常去求助他人的习惯,更不善于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学问。不仅如此,他对所有一切同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都要进行判断,考虑其后果和分析它的道理。他不夸夸其谈,他要实际行动;他对世上的事情是一无所知,但是他非常懂得他应该做的是哪些事情。由于他经常不断地在活动,所以他不能不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好好地考虑其影响;他从小就获得了许多的经验,他的经验是取之于自然而不是取之于人;正因他不知道教育的意图,他所受的教育愈能发挥良好的效果。这样,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了锻炼。他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的,所以他能不断地把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他的身体愈健壮,他就变得愈加聪明和愈有见识。这个方法可以使他将来获得一般人认为不能同时具有的东西,获得大多数伟大的人物都具有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哲人的理解力和力士的精力。
标注 – 第 157 页(位置 #2400-2401)
从孩子们只因某种衣料很华丽就选用它的时候起,他们的心就已经是趋向奢侈,趋向荒谬的时尚了;
标注 – 第 163 页(位置 #2490-2492)
无论做任何游戏,只要我们能够使他们相信那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甚至还会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然而,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也许就会痛得泪流满面的。
标注 – 第 174 页(位置 #2654-2657)
不论是人还是野兽,只要夜里突然来攻击你,你就勇敢地把他抓住;尽全身之力紧紧地掐住他;如果他一动手,你就打他,拳脚交加,不停地打,而且,不管他怎样说,怎样做,你在没有弄清楚他究竟是谁以前,就绝不放手。把事情弄清楚以后,你也许觉得原来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过,对开玩笑的人采取这种方法,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使他不敢再来第二次了。
标注 – 第 176 页(位置 #2690-2690)
不慌不忙的举止总是最优美的,而稳稳当当的姿势也是最漂亮的。
标注 – 第 209 页(位置 #3203-3213)
让他一个人自由自在,你一言不发地看他活动,观察他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法。由于他无须表明他是自由的,所以他不会仅仅为了显示一下自己能凭自己的力量活动就鲁鲁莽莽地去干:难道他不知道他始终是自己的主人吗? 他机警、灵敏、神采奕奕,他的活动充满了他那个年龄的活力,但是,你看到的那些活动没有一个是漫无目的的。尽管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他绝不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因为他对他的力量做过试验,所以是有很好的估计的;他的方法始终适合于他的意图,他没有成功的把握就绝不行动。他的眼睛仔细注意地看,因此,他不会看到什么就蠢头蠢脑地去问别人;他要亲自观察,要先弄清楚他想知道什么东西之后,他才发问。如果他遇到什么意外的困难,他烦恼的心情也不像别人那样严重;如果遇到危险,他也不感到害怕。由于他的想象力还处在停滞的状态,同时我们也没有使它活跃起来,所以他只能看到现实存在的情景,只能按危险的真实程度去估计危险,因此他的头脑能够始终保持冷静。自然的需要压在他的身上,他是无法违背的;他一生下来就受到了需要的束缚,现在,他对这种情况已经是习惯了;他在任何时候都是胸有成竹的。
标注 – 第 210 页(位置 #3213-3216)
要他工作或要他游戏,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他觉得两者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他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令人欢笑,而且动作大方,令人一看就感到喜悦;从他所做的事情就可以同时看出他的心理的倾向和知识的范围。当你看着一个眼睛灵活、态度沉着、面貌开朗而带着笑容的漂亮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做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专心专意地嬉乐游戏的时候,岂不感到高兴、心里乐洋洋的吗?
标注 – 第 211 页(位置 #3224-3225)
他们都觉得他比他们优秀,所以,他虽不发号施令,他实际上是众人的首领,而他们虽不认为是在服从他,但实际上是在服从他。
标注 – 第 237 页(位置 #3629-3636)
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即使他一无所知,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未受欺骗就行了;我之所以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理智和判断力的发展是很慢的,然而偏见却大量地产生,需要预为防备的正是种种的偏见。但是,如果你从学问的本身来看学问,则你将掉进一个充满暗礁和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而且永远也不能从海中游出来的。 当我看见一个热爱知识的人,沉湎于知识的美,学了一门知识又赶快去学另外一门知识,而没有一刻停息,我就认为,我所看到的这个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及至拾了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标注 – 第 250 页(位置 #3824-3830)
就孩子所问的问题来说,如果你只想摆脱自己的困难,那你只需给他讲一个他不能理解的理由就够了;当他看见你是按照你的观念而不是按照他的观念解释的时候,他就会认为你向他说的话,适用于你那样年龄的人而不适用于他那样年龄的人;他以后就再也不相信你的话了,这样一来,一切都完了。哪一个老师愿意马上把话停下来对他的学生承认他的错处呢?所有的老师对自己的错误都是一概不承认的;而我则要订下这样一条规则,即:当我不能够使他明白我讲的理由时,即使我没有什么错误,我也要说我错了:由于我的行为在他看来始终是很坦率的,所以不至于使他对我产生任何怀疑;我承认错误,远比那些掩盖错误的人更能保持我的威信。
标注 – 第 250 页(位置 #3830-3832)
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习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
标注 – 第 254 页(位置 #3887-3887)
糟糕的不是他不懂,而是他以为他已经懂了。
标注 – 第 257 页(位置 #3935-3935)
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是不知道的东西。
标注 – 第 260 页(位置 #3982-3989)
一般人对各种技术的评价,是同它们的真正用途成反比的。甚至,有些技术正是因为没有用处,人们对它们的价值才估计得那样高,这种情形是不足为奇的。 最有用的技术,也就是报酬最少的技术,因为,工人的数目同公众的需要是成比例的,而人人都需要的工艺品,不能不按照穷人能付的价格来定它们的价值。反之,那些自尊自大的人(大家不称他们为工匠,而称他们为艺术家),因为完全是给懒汉和富翁制造东西,所以可以任意定他们那些美观而无实用的骗钱货的价格;由于这些没有实际用途的工艺品的价值只不过是臆想的,因而它们的价格的本身也就构成了价值的一部分,从而,它们的价钱愈昂贵,人们就愈说它们有价值。有钱的人之所以要这样来评价这些东西,并不是由于它们的用处,而是由于穷人买不起它们。“我所有的财物,将使世人艳羡不已。”
标注 – 第 261 页(位置 #3997-4002)
“我的儿子生来是要在世界上生活的,他不同智者而是要同愚人生活在一起的;既然愚人要按照他们的愚昧行事,所以他必须懂得他们的愚昧。对事物进行认真的研究,也许是有用的,但是,对人类及其判断能力进行研究,那就更有用处了;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人所使用的最大的工具就是人;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最善于利用这个工具的人。拿一种想象的事物的秩序去教育孩子,而这种秩序他们将来又会发现同他们必须遵循的既定的秩序是完全相反的,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你首先要教他们怎样做聪明的人,然后再教他们判断其他的人究竟愚蠢在什么地方。”
标注 – 第 261 页(位置 #3997-4014)
“我的儿子生来是要在世界上生活的,他不同智者而是要同愚人生活在一起的;既然愚人要按照他们的愚昧行事,所以他必须懂得他们的愚昧。对事物进行认真的研究,也许是有用的,但是,对人类及其判断能力进行研究,那就更有用处了;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人所使用的最大的工具就是人;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最善于利用这个工具的人。拿一种想象的事物的秩序去教育孩子,而这种秩序他们将来又会发现同他们必须遵循的既定的秩序是完全相反的,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你首先要教他们怎样做聪明的人,然后再教他们判断其他的人究竟愚蠢在什么地方。” 请看这一番表面上似有道理而实际上是没有道理的说法,做父亲的人由于智虑不周,竟按照这种说法去做,他们用偏见培养他们的孩子,结果使孩子们变成了偏见的奴隶,他们想教导孩子把愚人当作达到欲念的工具,结果反而使孩子们变成了愚人的玩物。为了要认识人,他必须先要对许多事物有所了解!明智的人是最后才去研究人的,而你却叫孩子把人作为头一个研究的课题!在用我们的看法去教育孩子之前,首先就要使他对我们的看法有一个认识。难道说,懂得人们的愚昧,就要把人们的愚昧当作自己的理智吗?要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就需要辨别哪些人是不明智的。如果你的孩子既不能判断人们的看法,又不能看出他们的谬误,他怎能去认识他们呢?更糟糕的是,当他还没有弄清别人所说的事物是真是假,他就去学它们。因此,首先要告诉他事物的真相,然后才告诉他那些事物在我们的眼中看来是什么样子;这样,他才懂得如何把人们的看法和实际的真相加以比较,才能超凡脱俗,因为,当你听信偏见的时候,你是看不出它是偏见的,如果你同大众是一个样子,你就不能对大众进行指导。但是,如果你还没有教会他怎样判断人们的看法,你就拿人们的看法去教育他的话,我敢说,不管你怎样努力,他最终是要把别人的看法当作自己的看法的,而且你以后就没有什么办法把它改掉了。所以,我认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硬是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标注 – 第 267 页(位置 #4082-4084)
教师的艺术是:绝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地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恶。
标注 – 第 267 页(位置 #4094-4096)
当他发现为了他在中午漂亮地穿一阵而晚上又放进衣橱里的这身衣服,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分担费用,也许还有两千万人为此而长年累月地劳动,成千成百的人为此而牺牲了生命,那他对奢侈将抱怎样的看法呢?
标注 – 第 273 页(位置 #4178-4182)
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而且,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料或防止那将要影响你的孩子的革命。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 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 谁说得上你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
标注 – 第 273 页(位置 #4184-4185)
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
标注 – 第 274 页(位置 #4189-4190)
当他除了自身之外便别无他物可以炫耀于人的时候,他才能够说他不是废物,
标注 – 第 274 页(位置 #4189-4190)
他战胜了命运,敢于把命运不看在眼里,他一切都依靠他自己;当他除了自身之外便别无他物可以炫耀于人的时候,他才能够说他不是废物,
标注 – 第 276 页(位置 #4221-4223)
你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不劳动就不能生活的日子。唉! 真糟糕,这对你是很不利的! 不过,也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不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劳动,也可以为了获得荣誉而劳动。
标注 – 第 279 页(位置 #4263-4265)
所选的职业仅仅有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这种职业不能使从事于它的人养成一种丑恶的乖戾人情的心灵。言归正传,还是本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我们要从事一门诚实的职业,不过,我们要始终记住的是,没有实际的用处,也就没有诚实可言。
标注 – 第 281 页(位置 #4308-4309)
凡是待在房间里坐着做的职业,都是败坏身体的,所以这样的职业,他既不喜欢也不适合于他做。
标注 – 第 285 页(位置 #4357-4358)
在做正当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是纯朴的,不要因为同虚荣搏斗,而自己又重新产生了虚荣。 由于战胜了偏见而骄傲,就等于是向偏见投降。
标注 – 第 288 页(位置 #4402-4406)
能够按真正的关系形成观念的心灵,便是健全的心灵;满足于表面关系的心灵,则是浅薄的心灵;能看出关系的真相的人,其心灵便是有条理的;不能正确地判断关系的人,其心灵便是错乱的;虚构出一些无论在实际上或表面上都不存在的关系的人,就是疯子;对各种关系不进行比较的人,就是愚人。在比较观念和发现关系方面的能力是大或是小,就决定了人们的智力是高还是低,等等。
标注 – 第 301 页(位置 #4608-4614)
我们在世上的时间过得多么快啊!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在我们还不懂得怎样用它以前,它就过去了;而最后的四分之一,又是在我们已经不能享受生命的时候才到来的。 起初,我们是不知道怎样生活,而不久以后我们又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在这虚度过去的两端之间,我们剩下来的时间又有四分之三是由于睡眠、工作、悲伤、抑郁和各种各样的痛苦而消耗了的。人生是很短促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说,不是由于它经历的时间少,而是由于在这很少的时间当中,我们几乎没有工夫去领略它。死亡的时刻固然同出生的时刻相距得很远,如果当中的时间不是很好地度过的话,也可以说人生是极其短促的。
标注 – 第 306 页(位置 #4680-4682)
敦厚温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爱,而偏执妒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私。因此,要使一个人在本质上很善良,就必须使他的需要少,而且不事事同别人进行比较;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多,而且又听信偏见,则他在本质上必然要成为一个坏人。
标注 – 第 307 页(位置 #4698-4700)
没有任何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男人看来,所有的妇女都同样是很好的,他所遇到的头一个女人在他看来总是最可爱的。 爱不仅不是由自然产生的,而且它还限制着自然的欲念的发展;正是由于它,除了被爱的对象以外,这种性别的人对另一种性别的人才满不在乎。
标注 – 第 317 页(位置 #4852-4853)
人之所以合群,是由于他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心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如果我们不是人,我们对人类就没有任何责任了。
标注 – 第 317 页(位置 #4859-4862)
我们之所以爱我们的同类,与其说是由于我们感到了他们的快乐,不如说是由于我们感到了他们的痛苦;因为在痛苦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看出我们天性的一致,看出他们对我们的爱的保证。如果我们的共同的需要能通过利益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则我们的共同的苦难可通过感情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一个幸福的人的面孔,将引起别人对他的妒忌,而不会引起别人对他的爱慕。
标注 – 第 321 页(位置 #4910-4910)
人在心中设身处地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们更可同情的人。
标注 – 第 321 页(位置 #4922-4924)
在他人的痛苦中,我们所同情的只是 我们认为我们也难免要遭遇的那些痛苦。 “因为我经历过苦难的生活,所以我要来援助不幸的人。”
标注 – 第 322 页(位置 #4926-4931)
为什么帝王对他们的臣民一点也不怜惜呢?那是因为他们算定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普通人。为什么富人对穷人那样的心狠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陷入穷困的忧虑。为什么贵族们对老百姓那样看不起呢?那是因为一个贵族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平民。 为什么土耳其人一般都比我们仁慈和厚道呢? 那是由于他们的政府是十分的专制,个人的荣华富贵始终是那样浮沉不定和靠不住的,他们根本不认为他们永远不会降落到卑贱和穷困的境地,每一个人也许明天就会变得同他今天所帮助的人一个样子。
标注 – 第 323 页(位置 #4945-4947)
我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程度,不决定于痛 苦的数量,而决定于我们为那个遭受痛苦 的人所设想的感觉。
标注 – 第 324 页(位置 #4958-4962)
在有思想的人的面前,所有一切社会地位的差别都不存在:他认为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欲念和感觉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的语言,只是他们或多或少做作出来的外表;如果在他们之间果真有什么重大的差别的话,这种差别就在于装模作样的人特别虚伪。 人民是表里一致的,所以不为人所喜欢;上流社会的人物必须要戴一副假面具,否则,如果他们是怎样的人就表现怎样的面目的话,那会使人十分害怕的。
标注 – 第 324 页(位置 #4966-4970)
有钱人的痛苦,不是来之于他的社会地位,而是来之于他的本身,是由于他滥用了他的社会地位。 即使他比穷人还痛苦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可怜的,因为他的痛苦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能不能幸福愉快地生活,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然而穷人的痛苦则是来之于环境,来之于压在他身上的严酷的命运。没有任何习惯的办法可以使他的肉体不感觉疲劳、穷困和饥饿;他的聪明智慧也不能使他免受他那个地位的痛苦。
标注 – 第 340 页(位置 #5210-5212)
人之所以能够独立自由,不是由于他的臂力而是由于他的心灵的节制。 不论什么人,只要他的欲望少,他就可以少去依赖别人,有些人常常把我们的妄念和我们身体的需要混为一谈,把我们的身体的需要看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因此,因果倒置,把他们的全部理论愈讲愈糊涂。
标注 – 第 340 页(位置 #5213-5215)
在自然的状态下,是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的,因为,单单是人和人的差别便不可能大到使一个人去依靠另一个人的程度。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权利平等是虚假的,因为用来保持这种平等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在摧毁这种平等,同时,公众的势力也有助于强者压迫弱者,从而打破了大自然在他们之间建立的平衡
标注 – 第 341 页(位置 #5228-5230)
“世界上的情景,”毕达哥拉斯说,“宛如奥林匹克竞赛会的情景一样:有一些人在那里开店铺,为的是牟利赚钱;另一些人在那里拼性命,为的是追求荣誉;而其他的人则只是为了去看竞技的,但是,去看竞技的人并不是坏人。”
标注 – 第 345 页(位置 #5277-5279)
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只是小说家一味描写他自己的想象,而历史学家则是盲从别人的想象;此外,如果你愿意听的话,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小说家或好或歹总还抱有一个道德的目的,而历史学家才不管这一套咧。
标注 – 第 354 页(位置 #5415-5417)
因为我们自己有欲念,所以我们才愤恨别人有欲念;我们之所以恨坏人,是因为我们要保持我们的利益;如果他们对我们一点儿损害都没有,我们也许反而同情他们而不恨他们了。
标注 – 第 359 页(位置 #5500-5506)
在他未犯错误以前,就应当向他指出他的错处;而在他既犯以后,就绝不要去责备他,因为这样做只有使他生气,使他出于自尊而反抗你的。在教训他的时候,如果引起了他的反感,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想,最不恰当的,是向他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要想使他回忆起你告诉过他的话,最好的办法是:在表面上好像是把你说过的话忘记了似的,相反,当你看见他因为没有听你的话而感到羞愧的时候,你要和和气气地用好言好语把他的羞愧遮盖过去。当他看见你为了他而忘记了自己,不仅不使他难堪,反而安慰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感激你的。如果在他伤心的时候,你再去责备他,他就会恨你,而且会发誓不再听你的话,以此表明他并不是像你那样重视你的意见的。
标注 – 第 360 页(位置 #5520-5523)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认,就不应该使他除了听你说话以外,便无事可做。 做老师的固然应当自尊,但也要让学生的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要让他能够说:“我想一想,我懂了,我看出它的意思了,我学会了。”
标注 – 第 362 页(位置 #5548-5550)
当我看到青年人在最活泼的年岁只学习纯理论的东西,而在他们还没有一点实际的经验的时候一下就投入社会和担当事情,我认为,这种做法的违反理性,一如它的违反自然。
标注 – 第 367 页(位置 #5617-5621)
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得到它的根柢的。我们所关心的对象同我们愈是没有直接的关系,则我们愈不害怕受个人利益的迷惑;我们愈是使这种利益普及于别人,它就愈是公正;所以,爱人类,在我们看来就是爱正义。 因此,如果要使爱弥儿爱真理,要使他能认识真理,我们就必须事事使他远远地离开他自己的利益去考虑问题。他愈是关心别人的幸福,他的心就愈是开朗和聪明,而他也就愈少搞错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
标注 – 第 367 页(位置 #5624-5627)
为了防止同情心蜕化成懦弱,就必须要普遍地同情整个的人类。这样,我们才能在有所同情的时候,就首先是同情正义,因为在一切美德中,正义是最有助于人类的共同福利的。理智和自爱使我们同情我们的人类更甚于同情我们的邻居;而同情坏人,就是对其他的人极其残忍。
标注 – 第 392 页(位置 #6001-6003)
我决定把我不能不真心实意地接受的种种知识看作是不言而喻的,把同它们似乎是有必然的联系的知识则看作是真实的;至于其余的知识,我对它们则保持怀疑,既不否定也不接受,既然它们没有实用的价值,就用不着花我的心思去研究它们。
标注 – 第 403 页(位置 #6167-6170)
这个世界是无始无终的呢还是由谁创造的?万物是唯一无二地只有一个本原呢还是有两个或几个本原?它们的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我都不知道,它们同我有什么关系?所以,只有在这些知识对我有意义的时候,我才努力去寻求它们;而在此以前,我是不愿意思考什么空洞的问题的,因为它们将扰乱我的心灵,既无助于我的为人,而且还超过了我的理解的能力。
标注 – 第 406 页(位置 #6225-6228)
实体”这个词我一般是用来指赋有某种原始性质的存在的,不包括任何特殊的和第二性的变异。因此,如果说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原始的性质能够结合成一个存在,我们就应当承认只有一种实体;但如果说有些性质是互相排斥的,那么,有多少种互相排斥的性质,便有多少种不同的实体。
标注 – 第 419 页(位置 #6417-6419)
人们说:“除了我们的利益以外,其他一切对我们都没有什么关系。”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温存的友情和仁慈的心在我们遭受痛苦的时候能安慰我们;而且,甚至在我们欢乐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同我们分享欢乐的话,我们也会感到孤寂和苦闷的。
标注 – 第 470 页(位置 #7202-7204)
人和人之间除了用暴力和利害关系互相控制以外,便没有其他的办法,而古代的人彼此间大都是采用劝导和心灵感召的办法的,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知道利用表象的语言。所有一切的契约都是很庄严地达成的,以便使它们不至受到任何破坏。
标注 – 第 472 页(位置 #7235-7239)
你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我再说一遍: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对成年人来说是这样的话,对青年人来说就更应该是这样了,因为,他们现在受着感官的蒙蔽,他们怎样想象就怎样认识的。
标注 – 第 481 页(位置 #7375-7377)
你的心需要一个女伴,让我们去寻找一个适合于你的伴侣,也许我们是很不容易找到她的,真正优秀的人始终是很少的,但是,我们既不着急,也不畏难。毫无疑问,总是有这样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到最后我们总会找到她,或者至少也会找到一个同她差不多的人的。”
标注 – 第 482 页(位置 #7383-7385)
因为真正的爱情如果不是虚构和梦想的,它本身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想象中的人总是比我们实际追求的对象更可爱的。如果我们发现我们所爱的对象不过就是那个样子,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爱情了。当我们停止了爱,尽管我们所爱的人仍然同从前一样,我们也觉得她没有什么可爱的;庄严的面纱一旦掉落,爱情就消失了。
标注 – 第 486 页(位置 #7448-7449)
嘲笑不过是愚人们的语言,要不为他人的嘲笑所动,就要鄙弃他们的偏见。对于他,要采取讲道理而不采取嘲笑的方式,才能打动他的心;
标注 – 第 490 页(位置 #7511-7516)
在二十岁以前,身体一直是在成长,需要使用他的全部的精力;因此,在这个时期节制情欲,是由于自然的法则使然的,违反这个法则,就不能不损害身体。二十岁以后,克制情欲就是一种道德的行为了,其目的是为了教导一个人怎样律己,怎样做自己的欲念的主人。但是,道德的行为有可以变通的地方,有例外的情形,有它们自己的法则。当人类的弱点使我们不能不在两害当中选择其一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那个程度较轻的害处的;因为,我们宁可做一件错事,而不愿意染上一种恶习。
标注 – 第 493 页(位置 #7548-7560)
不论他出生在什么等级的人家,不论开始的时候是进入哪一种社交场合,他都是朴朴实实不露锋芒的。但愿上帝保佑,别让他在社交场合中太出色了!所有那些乍看起来是很优秀的品质,他是没有的,他也不希望有那种品质。别人如何说法,他是毫不在乎的,因此不为他们的偏见所左右;在别人不了解他以前,他也不管别人是不是尊重他。同别人见面的时候,他的态度既不羞怯也不傲慢,而是自自然然和真真实实的;他既不感到拘束,也不会做出一副装模作样的样子;他在大庭广众之中,同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完全是一样的。他是不是因此就会变得很粗鲁、自大和看不起人呢?恰恰相反;既然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他不轻视别人,他同他们相处在一起的时候怎么会小看他们呢?他之所以不喜欢学他们的样子而宁愿保持他原来的样子,是因为他并不认为他们比他高明,但是他也不会对他们表示一种毫不在意的态度,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这种态度。如果说他不懂得一套外表的礼节的话,他却懂得人对人的关心。他是不忍心看见人家遭受痛苦的,他绝不虚情假意地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另外一个人,但是,如果他看见另一个人受到了人们的忽视,而且在他看来那个人的确因大家的忽视而感到十分难过,这时候,他就会出自一片好心地把他的位子让给那个人;因为,我的学生认为,与其看见别人迫不得已地站在那里,还不如自己站起来把位子让给他,反而舒服一些。
标注 – 第 494 页(位置 #7569-7574)
一般地说,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是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的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的东西是他讲不好的,所以他就闭着嘴巴不讲。 爱弥儿不仅不对别人的礼貌抱抵触的态度,反而自己顺着他们的礼貌去做,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显示他好像是懂得那些规矩,也不是为了假装一副斯文的样子,相反地,他是害怕引起别人的注目,害怕别人看出他与众不同;因为,只有在别人不注意他的时候,他才感到舒服。
标注 – 第 495 页(位置 #7575-7581)
他之所以躲在别人的后头,其原因绝不是由于他感到局促,而是由于他要好好地观察他们,就不能让他们看见他。别人对他抱怎样的看法,他是不介意的;别人的嘲笑,他是一点也不害怕的。因此,他能够经常保持平静的心灵和清楚的头脑,不至于因为不必要的顾虑而弄得自己不安。不管别人是不是注意他,他始终是尽他的力量去做;同时,由于他可以时时刻刻聚精会神地观察别人,因此,他能够洞若观火地看出他们的那些做法的意义;这一点,是那些受俗见愚弄的人办不到的。我们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够很快地懂得他们的做法,恰恰是因为他对那些做法根本不以为然的缘故。 你不要错看了他的风度,你不能把他的风度拿来同那些纨绔子弟的风度相比。
标注 – 第 495 页(位置 #7575-7581)
他之所以躲在别人的后头,其原因绝不是由于他感到局促,而是由于他要好好地观察他们,就不能让他们看见他。别人对他抱怎样的看法,他是不介意的;别人的嘲笑,他是一点也不害怕的。因此,他能够经常保持平静的心灵和清楚的头脑,不至于因为不必要的顾虑而弄得自己不安。不管别人是不是注意他,他始终是尽他的力量去做;同时,由于他可以时时刻刻聚精会神地观察别人,因此,他能够洞若观火地看出他们的那些做法的意义;这一点,是那些受俗见愚弄的人办不到的。我们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够很快地懂得他们的做法,恰恰是因为他对那些做法根本不以为然的缘故。 你不要错看了他的风度,你不能把他的风度拿来同那些纨绔子弟的风度相比。
标注 – 第 495 页(位置 #7575-7580)
他之所以躲在别人的后头,其原因绝不是由于他感到局促,而是由于他要好好地观察他们,就不能让他们看见他。别人对他抱怎样的看法,他是不介意的;别人的嘲笑,他是一点也不害怕的。因此,他能够经常保持平静的心灵和清楚的头脑,不至于因为不必要的顾虑而弄得自己不安。不管别人是不是注意他,他始终是尽他的力量去做;同时,由于他可以时时刻刻聚精会神地观察别人,因此,他能够洞若观火地看出他们的那些做法的意义;这一点,是那些受俗见愚弄的人办不到的。我们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够很快地懂得他们的做法,恰恰是因为他对那些做法根本不以为然的缘故。
标注 – 第 497 页(位置 #7618-7619)
真正的礼貌表现在对人的善意: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只有那些不怀善意的人才要在外表上强做礼貌的样子。
标注 – 第 501 页(位置 #7668-7670)
审美的标准是有地方性的,许多事物的美或不美,要以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为转移;而且有时候还要随人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在这方面,我们对审美的原理是无可争论的。
标注 – 第 501 页(位置 #7678-7680)
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看法,而是他们认为比他们高明的人的看法;那些人怎样说,他们就跟着怎样说;他们之所以称道某一个东西,并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因为那些人在称道它。
标注 – 第 502 页(位置 #7684-7686)
支配我们的人是艺术家、大人物和大富翁,而对他们进行支配的,则是他们的利益和虚荣。他们或者是为了炫耀财富,或者是为了从中牟利,竞相寻求消费金钱的新奇的手段。因此,奢侈的习气才得以风靡,从而使人们反而喜欢那些很难得到的和很昂贵的东西。
标注 – 第 514 页(位置 #7872-7880)
我们是不能用金钱买得一个朋友或情人的。只要舍得花钱,当然是容易得到女人的,但用这个办法便不能得到一个忠实的女人。爱情不仅不能买卖,而且金钱是必然会扼杀爱情的。任何一个男人,即使他是人类当中最可爱的人,只要他用金钱去谈爱,单单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不能够长久地受到女人的爱。不用多久,他花了一阵钱,结果是在替别人养女人,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另外一个男人将得到他的金钱;在这种以金钱和淫乱构成的双重关系中,既谈不上爱情,也谈不上荣誉和真正的快乐;那既不忠实又很可怜的贪婪的女人是怎样受到他所供养的流氓的对待,也将怎样对待那个给她的金钱的傻瓜,因此,她对这两个人都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对我们所爱的人手面大方,只要不是在做交易,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满足这种对女人的欲望而又不使爱情受到损害,这个办法就是:把你的全部家产都给她,然后再由她来供养你。需要斟酌的是,我们对什么样的女人不能采取这个办法。
标注 – 第 564 页(位置 #8648-8649)
苗条并不等于瘦弱,为了讨得人家的爱,就不应当有一副不健康的样子。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固然是可以引起人家的同情,但是,要想得到人家的喜欢,就必须长得活活泼泼,身体健康。
标注 – 第 568 页(位置 #8696-8697)
懒惰和桀骜不驯是女孩子的两个最危险的缺点,而且,一有了这两个缺点,以后就很难纠正。
标注 – 第 579 页(位置 #8868-8871)
男人说他所知道的话,而女人则说她使别人喜欢的话;前者说话需要具备知识,而后者说话则需要具备风趣;前者说话的主要目的是讲述有意义的事情,而后者说话的目的则是讲述有趣味的事情。两者说话的共同点应当是:说话要说得真实,除了这个共同点以外,在其他地方就应当有所不同。
标注 – 第 579 页(位置 #8877-8882)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男人的礼貌表现在予人以帮助,而女人的礼貌则表现在对人体贴。其所以有这种区别,绝不是因为社会的习惯使然,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男人好像处处都想为你效劳,而女人则处处都想使你感到欢喜。因此,我们可以说,不论我们对女人的性情怎样看法,她们的礼貌总是比我们的礼貌更为真挚,这种礼貌是产生于她们原始的本能的;当一个男人伪称把我的利益看得比他的利益还重的时候,不管他用了什么样的花言巧语来掩饰他这种假话,我也看得出他是在撒谎的。
标注 – 第 590 页(位置 #9034-9037)
男人虽然是因为有了理性才认识到他的天职,但他的理性并不是十分健全的;女人也是因为有了理性才认识到她的天职的,而她的理性则比较单纯。她对丈夫的服从和忠实,她对子女的爱和关怀,是这样自然和这样明显地因她的地位而产生的,所以,只要她没有什么坏心眼,就不能不听从良知的支配,只要她的天性没有败坏,就不可能对她的天职产生不正确的理解。
标注 – 第 592 页(位置 #9074-9078)
可是在爱情上,对人的爱是专属的,如果有一次对另外一个人表现得更亲切,就会伤害感情的。一个敏感的男人,宁可单独一个人受女人的恶劣对待,也不愿意同其他的人一起受她的恩爱。在他看来,糟糕的是:他同别人一样,在情人的眼中没有什么显著的分别。因此,如果一个女人想同时保有几个情人的话,她就必须使得他们每一个人都相信她对他是特别的好,而且,还要当着众人的面使他相信这一点,而众人在他面前也同样地相信自己是她所专爱的人。
标注 – 第 593 页(位置 #9082-9086)
如果拿同样的态度对他们,那岂不表明他们对她有同样的权利么?啊!她才不这么做咧!她不仅不拿同一个样子对他们,反而会假装在他们两个人之间是有厚薄的分别的;她假装得那么像,以至一方面使那个受她甜言蜜语地奉承的人认为她对他很温存,另一方面又使那个受她冷落的人认为她说的那一番好话是在挖苦那个人。于是,双方都得意洋洋,老以为她爱的是他,其实,她对谁都不爱,她爱的是她自己。
标注 – 第 598 页(位置 #9161-9162)
所有一切在轻浮的少年以错误的眼光看来感到入迷的东西,在健康的眼睛看来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愈是让她们去好好地看一看那些闹闹嚷嚷的玩意儿,她们便会愈早地对它们感到厌恶。
标注 – 第 606 页(位置 #9291-9298)
要通过理性去培养她们的美德;要使她们认识到,女性能否树立威信和获得优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她良好的行为和性情,而且还取决于男人的良好行为和性情;此外,还要使她们认识到,她们对卑鄙恶劣的人是没有办法的,不尊重道德的人是不会尊重他的情人的。可以肯定的是,当你向她们讲述我们这个世代的风俗的时候,你将使她们对这种风俗产生一种内心的厌恶;如果你把时髦的人物指给她们看,她们便会对那些人表示轻视的;她们将鄙弃他们的种种说法,厌恶他们所表现的种种情感,看不起他们的虚伪的殷勤;她们将产生一种高贵的雄心——要赢得伟大的和坚强的男人的尊重,要成为斯巴达式的妇女,要指挥男子。一个脸皮很厚和诡计多端的女人,只知道用撒娇耍赖的办法去勾引情人,只知道用笼络的办法去保有情人,因此,只能够在一些普通的小事情上把她的情人当奴隶使用,至于在重大的事情上,她就不能驾驭他了。
标注 – 第 619 页(位置 #9488-9494)
“你的母亲是有社会地位的,我是很有钱的;我们的父母之所以使我们两人结婚,纯粹是从这两点上考虑的。我失去了我的财产,而她也失去了她的地位,她被她家中的人遗忘了,高贵的门第今天对她有什么用处呢?在我们苦难的日子中,我们唯一的安慰是我们的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我们的爱好一致,所以才选择了这种深居简出的生活;尽管我们很贫穷,然而我们生活得很愉快,我们彼此把对方看作是自己的一切。苏菲是我们共同的财产,我们感谢老天爷使我们失去了其他的财产而获得了这个财产。你看,我的孩子,上帝是怎样安排我们的:我们原来是由于门当户对而结婚的,可是现在门第和财产都化为乌有了;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得这么幸福,完全是依靠了一般人根本不加考虑的男女双方自然相配的地方。
标注 – 第 624 页(位置 #9560-9562)
聪明有识的人是不喜欢闹闹嚷嚷、玩玩乐乐的事情的,只有那些没有思想的人才喜欢这种无聊的事情,才认为糊糊涂涂地过日子是幸福的。
标注 – 第 629 页(位置 #9639-9644)
我们不能把在野蛮的状态下是自然的事情,和在文明的状态下是自然的事情混为一谈。在前一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妇女对任何一个男人都是适合的,因为男人和女人都只是具有原始的和共同的个性;而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每一个人的性格受各种社会制度影响而得到发展,由于每一个人的思想不仅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而且还因为天性和教育之间正确的或错误的配合,使人形成了特有的个性,因此,男女双方要进行选择的话,便只有把他们互相介绍,让他们自己看一看在各方面是不是彼此相宜,或者,至少让他们作出对彼此都最为适合的选择。
标注 – 第 633 页(位置 #9700-9704)
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差不多完全要归因于教育。有思想的男人是不应当同没有思想的女人结婚的,因为,如果他娶了这样一个女人的话,他就只好一个人单独去用他的思想,从而便缺少那种共同生活中的最大的乐趣。成天为生活劳碌的人,他们心中所想的完全是他们的工作和利益,他们的精神似乎全都灌注在他们的两只胳臂上了。
标注 – 第 634 页(位置 #9709-9712)
一个女人如果没有运用思想的习惯,她又怎能培养她的孩子呢?她怎能判断什么事情是适合于她的孩子去做呢?连她自己都不懂得什么是美德,她又怎能教她的孩子去爱美德呢?她只会宠爱或吓唬孩子,不把孩子们养成专横的人便会把孩子们养成胆怯的人,不把孩子们养成模仿大人的猴子便会把他们养成鲁莽的顽皮儿童,在她手里是不可能养出聪明可爱的儿童的。
标注 – 第 635 页(位置 #9728-9729)
首先引起我们注目的是相貌,然而我们应当放到最后才考虑的也是相貌,
标注 – 第 637 页(位置 #9761-9769)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由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望一个目标,所以他们常常是那样伤心地看到他们和目标之间隔着一段距离,这个人希望明天怎样生活,那个人希望下个月怎样生活,另一个人又希望十年以后怎样生活,其中就没有哪一个人在那里考虑今天怎样生活,没有哪一个人满足于当前这一小时的情景,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一小时实在是过得太慢了。他们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这完全是胡说;他们是自己愿意花钱去促使时间加速流过的,他们是自己愿意用他们的财产去消耗他们的生命的;其实,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意消除他所感到的烦恼,能够随意消除他那种使他急切等待他所想望的时刻尽快到来的心情,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的话,也许大家都是愿意把寿数缩短成几个小时的。
标注 – 第 638 页(位置 #9777-9780)
我之所以培养爱弥儿,并不是为了叫他希望或等待什么未来,而是为了使他享受现在;当他的希望超过了现在的时候,他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着急,绝不会抱怨说时间过得太慢了。他不仅要享受希望的乐趣,而且还要享受去寻求他所希望的目标的乐趣;而他的欲望是这样的有节制,以至他享受现在的乐趣都享受不完,哪里还会再想望什么未来。
标注 – 第 650 页(位置 #9965-9971)
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将来根本就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当使一个人在什么年龄就过什么年龄的快乐生活,以免花了许多心血之后,还没有过快乐的生活就死了。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享受生命的时候的话,那就是在少年时期结束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身心的各个部分的发育最为健全,同时,在这个时候正是达到他一生的过程的中途,离开他觉得很短促的两端最远。如果说糊涂的年轻人的做法是很错误的话,那不错在他们贪玩,而是错在他们所寻求的不是他们目前即能享受的乐趣,错在他们由于希求暗淡的未来,而不知道利用他们当前就能享用的时间。
标注 – 第 658 页(位置 #10076-10086)
“你以为她真的是害怕巨大的财富,以为她之所以表示反对,恰恰是因为你拥有财产吗?不,亲爱的爱弥儿,她之所以反对,是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理由的,那就是:她考虑到了财产在拥有财产的人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影响。她深深知道,有钱的人是把他的财产看得重于一切的。他们是宁肯要黄金而不要美德的。当他们把别人为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他们付给别人的金钱拿来一比,他们总觉得别人所做的工作不如他们付出的金钱多,即使别人以毕生的精力为他们干活,他们也认为别人吃了他们的面包,就欠了他们的债。啊,爱弥儿,你应该怎样做才能消除她的疑惧呢?你要她能充分了解你,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你要把你高贵的心灵的宝库打开来让她看一看你有哪些东西可以弥补你因为有了财产而产生的缺陷。只要你有始有终地长期做下去,你就可以战胜她的抵抗;只要你有高尚豁达的情操,你就可以使她不能不忘记你是一个有钱人。你要爱她,为她工作,为她的可敬的父母工作。你要向她表明:你为他们工作,不是由于一时的狂热的情欲的驱使,而是由于在你的内心深处有不可更易的行为准则。你要发扬你所有一切被财产玷污了的美德,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你的美德同她所赞赏的美德调和一致。”
标注 – 第 670 页(位置 #10263-10265)
在大多数男女的风流行为中,男子对情敌的憎恨,远远超过了他对情妇的爱。他之所以害怕他的情妇不单单爱他,那是由于他有一种自私心(我在前面已经论述过这种自私心产生的根源),他的动机是来源于虚荣而不是来源于爱情。
标注 – 第 670 页(位置 #10271-10276)
爱情是排他的,是希图对方偏爱自己的。它同虚荣的区别在于:虚荣是只向对方提出种种要求而自己却什么也不给予对方,是极不公平的;反之,爱情是向对方提出了多少要求,而自己也给予对方多少东西,它本身是一种充满了公平之心的情感。再说,他愈是要求对方的爱,便愈是表明他相信对方。当一个人产生了爱情的幻想的时候,是容易相信对方的心的。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标注 – 第 672 页(位置 #10292-10297)
他在十岁的时候是听糕点指挥的,在二十岁的时候是听情人指挥的,在三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享乐的,在四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野心的,在五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钱财的。他在什么时候才一心只追逐理智呢?当一个人受到指引,从而不知不觉地奔向了理智,这个人是多么的幸福!只要那个指引他的人能够把他引到他的目标,又何必去管那个指引他的人究竟是谁呢?就连英雄和圣贤也是赞赏人类的这个弱点的;任何一个人,尽管他为女人纺过纱,也不能因此就不算是一个伟大的人。
标注 – 第 673 页(位置 #10319-10325)
爱弥儿绝不会抛弃他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是只做他愿意做而且喜欢做的事情的,等到长大为成人的时候,他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习惯的势力是必然会使他更加领略到自由的乐趣的。活跃的生活、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他来说是这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以至于如果不许可他做这些活动的话,他是一定会感到很难过的。如果一下子就要他去过那种安安闲闲、坐着不动的生活,那等于是把他投入了监狱,把他用链子束缚起来,使他处在一种拘束不安的境地。我毫不怀疑,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将因此而受到损害。在一间关得严严实实的屋子里,他觉得呼吸都很难呼吸,他需要大量的空气,需要运动和使身体感到疲劳。
标注 – 第 684 页(位置 #10480-10483)
我知道,他是可以花点钱去弥补那个师傅因他们离开而受到的轻微的损失的;但如果他这样做了,他就会使他的灵魂变成财富的奴隶,他就会常常用金钱去代替他应当履行的义务,他就会认为只要花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得到。爱弥儿绝不会抱这种想法的。我希望他不要因为我而改变了他原来的想法。你以为他留在那里是没有意义的吗?妈妈,你不要搞错了,他是为了我才留在那里继续工作的,这一点,我在他眼睛的表情里看得很清楚。”
标注 – 第 690 页(位置 #10579-10584)
“当我们不知道我们应当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什么事情也不做。在一切格言中,这是对人最有用处的格言,同时也是人们最最难于奉行的格言。如果你还不知道幸福在什么地方就去追求幸福,那就会愈追愈远,就会走多少道路便遇多少危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所为然后才有所为的办法的。当一个人怀着满腔热情,急于得到幸福的时候,他是宁可在寻求的过程中走错道路,也不愿意为了寻求幸福而待在那里一点事情也不做;然而,只要我们一离开我们有可能发现它的地方,我们就再也不能够回到那个地方去了。
标注 – 第 694 页(位置 #10638-10644)
我已经使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但尚未使你成为有德行的人。但是,一个善良的人是只有在他愿意做善良的人的时候,他才能够保持他的善良,因为在人类的欲念的冲击之下,他的善良的心会被破坏和消失的。一个善良的人只不过是就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好人罢了。 “要怎样才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呢?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能够克制他的感情的,因为,要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智和他的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能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到现在为止,你只不过在表面上是自由的,正如一个奴隶一样,只不过因为主人没有使唤而享受暂时的自由罢了。现在,你应当取得实际的自由,你要学会怎样做自己的主人,指挥你自己的心,啊,爱弥儿,要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标注 – 第 700 页(位置 #10733-10737)
你急于想做丈夫和做父亲,可是你考虑过做丈夫和做父亲的人有哪些责任吗?当你成为一家之长的时候,你也就成为国家的一个成员了。怎样才是国家的一个成员呢?这一点你知不知道?你研究过做人的责任,可是做公民的责任你知不知道呢?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政府、法律和祖国?你知不知道你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够生活?你知不知道你应当为谁而死?你以为你什么都懂得了,而实际上你是一点都不懂的。在占有社会秩序中的一个席位以前,你应当研究和了解什么地位最适合于你。
标注 – 第 704 页(位置 #10793-10794)
滥读书的结果是有害于科学的研究的。当一个人自以为他已经晓得了他在书本中读到的东西时,他就以为他可以不去研究它了。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的人。
标注 – 第 732 页(位置 #11214-11216)
各国的首都都是差不多的,在那里混杂不清地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和流行着各种各样的风气,所以是不能够到首都地方去研究一个国家的人民的。
标注 – 第 751 页(位置 #11501-11502)
不过,在你的严肃的做法中,要带一点儿羞怯,千万不能任性,要使他觉得你是稳重而不是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