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艺术 – 笔记


人的知识越多,人心反而越险恶;科学和艺术愈繁荣,社会便愈奢侈成风,耽于生活的享受和财富的追逐;所谓的文明,只不过是看起来像文明;所谓的进步,实际上是在堕落。他呼吁人们在沉醉于科学和艺术的兴盛的时候,将重振道德作为当务之急。(他这里的“德性”感觉还是为了战争的德性

政府和法律为人们提供安全和福祉,而科学和艺术在专治的政府下,相当于“装饰了人们身上的枷锁”,让人们变成幸福的奴隶。

第一部分分成两条线论证。一条线是对比各个时代的各个地区,发现科学艺术的进步并不能让国家强盛。另一条线是逻辑论证,了解科学和道德,会让人自以为丢弃无知,从而走向骄奢和萎靡。

第二部分说科学艺术本身产生于人的闲逸和虚荣。“没有科学和艺术,奢侈之风很难盛行,没有奢侈之风,科学和艺术也无由发展”。

当时的科学已经很接近现代科学了,并不是什么巫医炼丹术之类的科学。看卢梭的意思,就是普通人去社会上参与政治活动,聪明人去搞哲学,才不是像搞科学艺术一样浪费时间。真正搞科学,就让笛卡尔牛顿等等天才来吧。

好句子:

在亚洲有一个领士广袤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只要文章写得好,就可以当高官。如果科学可以使风俗日趋纯朴,如果科学能教导人们为祖国流血牺牲,能鼓舞人的勇气,中国人民早就成为贤明的、自由的和不可战胜的人民了。

从我们童年时候起。人们就拿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来教我们,虽把我们教得外表上看起来很机灵,但却败坏了我们的判断能力。…… 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反而学会了一套善于诡辩的技能,把真理与谬误搞混,使人分不清真伪。什么叫崇高,什么叫正直,什么叫谦和,什么叫人道,什么叫勇敢,他们全然不明白。……然则,应该教他们学什么呢?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我的看法是:他们应当学习的,是他们成人之后应该做的事,而不要去学那这他们应该忘记的东西。

一个人一爱上哲学,他就会松弛他与社会的联系,他就不那么尊重人和亲近人。这也许是哲学给人类带来的坏事之中最危险的坏事。对研究哲学入了迷,不久就会对其他的事物感到乏味。哲学家在不断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思考和观察之后,便按照人的价值来评判人,因此,他不可能对他所轻视的人产生深厚的爱;他将把一切利益都捞归自己,而有道德的人则是与他自己的同胞分享的。哲学家傲气十足地轻视别人;他只爱他自己,他爱自己的心增一分,他对别人漠不关心的态度也跟着增一分。在他看来,什么家庭呀,祖国呀,全都是空话:他既不是任何人的亲友,也不是公民,也不是凡人,他是哲学家。

人是为了行动和思想而生的,而不应当思虑太多;思虑太多,只能使人痛苦而不能使人变得比原来好或比原来聪明,只能使人怀念过去而不享受现在。有时候它给人展现美好的未来,其目的是用空虚的幻想诱惑他,用某种奢望折磨他;有时候它又给人展现痛苦的未来,让人们预先感受一下痛苦的滋味。读书做学问的结果,将使人的品行遭到败坏,健康受到损害,体质下降,思维变得很呆滞。

发表评论